《如懿传》中皇上在后宫中最钟情的人是如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皇上费尽心思,要留在身边的人。

如懿对皇上的情真意切,也是有目共睹。可除了如懿,还有一个人对皇上的情意相比如懿,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就是舒妃,容貌温婉,精通诗词,活得诗情画意,更是一见皇上误终身。真心交付,临死却落得个:你的真心我也是现在才知道的悲凉。

舒妃的结局,其实她一早就已预见,只是她选择了义无返顾的飞蛾扑火,最终反被吞噬。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1)

1

身世是把双刃剑,

能成事亦能让人沉沦

舒妃本名意欢,人如其名,不仅长相温婉,诗词歌赋更是了得,就连皇上都说后宫里通晓汉家诗词的除了如懿,也就只有她了。

这也正常,她出身于叶赫那拉氏,她的父亲和康熙时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纳兰性德是亲兄弟。在这种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只要自己努力,才情自然不会差。

这也正是太后看中她的地方,有她的家室门弟,可以制约她,一身才情,易得皇帝心,可以帮到自己。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好的家世,有时候能成全一个人,也可能毁了一个人。

果然,初见皇上,她就靠一首喝得婉转动听的李清照的《醉花阴》,成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又借着太后的势力,得到了舒贵人的位分,而后平步青云,直至妃位。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2)

这些正是她想要的,愿常伴君侧,终也夙愿达成。

人有所求,就会有所贪,自然也会有所付出。

第一次觐见皇上,嫔妃们都被她叶赫那拉的身世震惊,坊间传言叶赫那拉氏曾被大清太祖努尔哈赤所灭,临死前他们的首领发誓,就算叶赫那拉只剩一个女子,也要灭了爱新觉罗。足见她的身世之显赫,能震惊妃嫔,日后被皇上忌惮也就不奇怪了。

这样的身世,去找太后举荐,想得皇上的真心,一开始就注定困难重重。

谁能相信一个扬言剩一个女子也要灭朝的显贵门弟,不是故意为之。又能相信相互制衡的人,会真心送一个人来爱你。

舒妃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亦是糊涂的,不知道这样的身世本就是把双刃剑,没人能安然处之,更何况还是要真情实感。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3)

2

爱的越彻底的人,越卑微

记得《延禧攻略》里皇后不甘心的问令妃我比你爱的深,比你付出的多,为什么却输给了你?魏璎珞只是淡然的回了句,爱他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呢,先说出口的那个人,已经注定输了。

舒妃何尝不是,她就是那个一直把真爱挂在嘴边,一点点直到卑微的看不见自己。

在太后宫中时,她知道皇上喜欢后宫嫔妃,端庄贤淑,便练习行走起卧,知道皇上最喜做诗,把皇上的诗词当成宝贝,细细品读,誊抄保存。

她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间,皆以皇上为重,在她心里是无数的小美好,落到旁人眼里,只是宫里又多了个痴情的可怜人。

本是棋盘中人,为了皇上,她屡次顶撞太后,宁愿自领太后的责罚,也不肯帮太后说话,去伤皇上的心,就连太后都感慨,这样的痴心,在后宫总有一天会害了自己。

爱一个人,爱屋及乌,恨不能变成他的影子。殊不知,投入的感情多了,希望也就多了,投入的越多,越容易依赖,最后丢了自己。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4)

舒妃想要个孩子,皇上始终对她有所猜忌,赏她坐胎药,实为避子汤,就是不想她有这个孩子。

她满心期待,从不曾质疑。如懿不忍心,提醒她停了坐胎药,意外有孕,皇上没有喜悦,只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聪明如她,想起如懿的劝诫,皇上的态度,她不是不会怀疑,只是习惯了在爱情里乞求讨好,心里愿意多相信皇上一次,也是不想好不容易有的一点信任坍塌。

如果一个人总想着委曲求全,去讨好别人,那么她也就无法摆脱被别人摆布的命运。

本想着只要安然自处,便可求仁得仁。可有了软肋的人,等于送人一把任由宰割的刀,只能任人鱼肉。

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的,而是要善待自己的”。人哪,自个要懂得成全自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只有努力成就自己,

才有可能成全爱情

爱一个人,从来不是去依附,去迎合,有时也更要有自己的主见。

太后安插舒妃在皇上身边,就是为了公主考虑,皇上要公主和亲,太后数次想让她帮忙,她每次不是找个理由拒绝,就是一副任凭处置的态度。

她不是不知道太后的苦心,太后只有两个公主,一个已经远嫁和亲,如今这个又要远嫁,逼迫她也是情理之中。

皇上的处于两难的境地,一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疼爱的亲妹妹,一个是最宠爱的女儿,也是和皇后唯一的血脉。更纠结的是公主出嫁,本就是为了朝局稳定,嫁不好,反倒引起朝局动荡。

舒妃何等聪明之人,拒绝太后,正是因为她知道这个原因,也明白皇上心里的顾虑,只是不想自己再去帮太后逼迫皇上。帮太后和皇上去烧香祈福,却不知这种祷告,远不如自己解决问题来得容易。

最后如懿帮太后出了主意,以退为进,解了太后的忧愁,嫁了皇后的公主,其实真正要嫁谁,早在皇上的权衡之中。

但顺势而为,推波助澜,有远见,是一个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一个足够强大,格局宽广的人,才会洞悉人心,去解无解之局。

这正是如懿比舒妃厉害的地方,讨了太后的欢心,笼络了人心,顺便开解了皇上。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5)

她以为只要安然自处,便能成全自个,但这深宫中,不精进自己,没有能力傍身,永远只能被动处事。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自保,才有能力去保护自己所爱之人。

所以一心求得的孩子,从出生就被炩妃算计,皇上猜忌,年幼的十阿哥被送出宫,缠绵病榻抱回宫时,太后还以此要挟,十阿哥才早早夭折。

她痛哭流涕,为没有保住自己和皇上的孩子内疚,却不知害了孩子的,正是她这个额娘,没有能力去保护他。

知道害死孩子的是自己时,去找皇上对质,皇上只是说了句,我也是刚知道你的真心。

舒妃的悲惨,只是她不懂人性,女人从来不是为了谋权夺利,可在后宫要活下去的女人,可以要感情,但不能爱情用事,要拎得清,更要懂审时度势。

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成就自己,才有资格去成全爱情和其他。正如想要权利的人,只有拥有权利,才不会被权利吞噬。渴望爱情的人,只有了解情爱本身,才能收获幸福。

最终她选择以放火自焚的方式终结一生,这般决绝也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终究还是意难平。

如懿传舒妃存在的意义(如懿传里的舒妃)(6)

4

其实舒妃的结局,一出场就已注定,你没办法去改变你的命运时,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才能在想要选择时有路可走,逆天改命。

毕淑敏说:“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行改变心的轨迹。”

爱上一个人本没有错,投胎也是自带运气,这些本就寻常,不寻常的只是结局,不同的人,哪怕爱的是同一个人,结局却往往相差甚远。

如懿爱着自己的少年郎,可她始终明白,比起爱别人,做自己有多重要,珍惜自己的人,往往别人也会珍惜。

舒妃的悲剧,只是她一心沉浸在情爱之中,无法自拔,放弃了成长。

比起生死,情爱都是小事,活下来的人,才有希望圆满。

庄子云:“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所以说,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其他亦是小事,遇到坎坷要学会往前看,不断学习,只有经历的多了,眼界才会开阔,不受限的格局,才会活得通透和自在。

作者:初心,汤小小写作班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