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汉字是非常有趣的,每一个字都有无穷的故事,就连数字化的年龄,在古汉语里都有如此美的称呼。

及笄:指女子15岁。

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二八:指女子16岁。

出自《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

南朝·陈徐陵《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破瓜:指女子16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16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亦作“分瓜”。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诗:‘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碧玉年华:指女子16岁。

出自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

桃李,比喻人正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

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花信,开花时期。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8岁以上,或谓15岁以上,说法不一。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

《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

明·危素《文献黄公神道碑》:“比成童,不妄出门,能备诵《书》《诗》。”

舞象:指男子15-20岁。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舞象指学象舞。象舞即武舞,古代成童所学。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唐邢璹《序》:“臣舞象之年,鼓箧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

明·张煌言《序》:“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自采芹舞象,司马公(袁可立)已庆其有子矣。”

清·钱谦益《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汉·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20岁。

三个关于不同年龄的称谓(妙趣横生的年龄称谓)(1)

弱冠:指男子20岁。

古人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而立: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岁。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不惑: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半百:指50岁。

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红楼梦》第一回:“年过半百,膝下无儿。”

知天命: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作者 刘改英 编辑 余佳 中华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