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诗300首早发白帝城(唐诗三百首一天学一首)(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名词解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古诗新话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吟咏高歌。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知人论世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唐诗300首早发白帝城(唐诗三百首一天学一首)(2)

王维


背景链接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整体赏析

“独坐幽篁里”中的“篁”指竹林。“幽篁”,出自屈原《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指幽深的竹林。竹乃是品性高雅的象征。而此时的诗人独坐于其间,要做什么呢?

“弹琴复长啸”,诗人独坐幽篁,抚弄琴弦,一曲终了,情有不足,不禁掷琴而长啸。这样的情致颇有些魏晋名士的味道。这里取《晋书·阮籍传》“(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之意。正巧阮籍也有一首关于弹琴的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从中我们知道,阮籍的弹琴,是因为夜不能寐,要借琴来平息内心的烦躁、矛盾。而诗人的长啸,也同样是为了要发泄心中抑郁之气。

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只有一片明月,照映到他的身上。在这里弹琴也好,长啸也好,都是诗人独自所为,在这深山茂林之间,连声响也难以传出,自然不会有外人知晓。然而,随着时间不知不觉地推移,明月突然跃出,照亮了诗人独坐的丛篁,就仿佛一位知音,倾听着诗人的心曲。

夜中弹琴的阮籍,感受到清风为他吹解襟怀;独坐幽篁的王维,也同样感受到了大自然对他的深情慰藉。只不过此时的王维隐居山林,不问世俗,心境平和,比起阮诗来,这首《竹里馆》要静谧、悠然得多。

本诗采用反衬手法,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静寂,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自然、平淡的语言风格与此诗清幽绝俗的意境相辅相成,可谓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