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星球之一,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之外,关于月球的猜测和神话传说最多,因为在夜晚月球是最亮最大的星球,和太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在地球上就可以观察到月球表面的变化,这也导致了月球是被人类观察最多研究最多的星球。
在月球上有很多“月海”,月球表面明明十分的荒芜,为什么会有“月海”的存在呢?
其实所谓的月海并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海,而是月球上的低洼区域,一般情况下月海都是平原地区,因为月球可以用肉眼观察,早期天文学家观察月球时发现,月球表面有很多阴暗的区域,这些天文学家就推测,这些阴暗的区域可能是月球上的“海洋”,所以才会和其他的地区有亮度差距。
月海面积占整个月球表面的25%左右,这些月海基本都分布在月球的正面,也就是面向地球的一面,在月球背面只有3个月海,并且面积都很小,整个月球上总共有22个月海,既然月球上有“海”,自然也会有更小一些的“月湖”“月湾”“月沼”这些比较小的暗区,反光度相对月海比较高的区域被称为“月陆”,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小行星撞击产生的“环形山”了。
月海的名字基本都是古代的科学家取得,在他们的想象中,月球上的阴暗区域和地球的海洋一样,是一片漆黑冰冷的汪洋,在科技进步后,事实证明月海其实不是“海”,这些称呼仍然被保存了下来。
月海的形成和小行星的撞击有关,科学家认为一些比较大的小行星撞击月球时会把月球的地壳给撞破,导致月球地幔中的熔岩流了出来,冷却后就形成了月海,因为月海的平均高度要比其他区域低一些,并且月海通常是被环形山包围起来的。
月海的分布很不均匀,这可能和地球的引力有很大关系,月球在形成后时时刻刻都在被地球的引力影响,以至于被地球“潮汐锁定”,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这就导致了月球的质心更靠近地球的这一面,地球的引力导致月球地壳的厚度不均匀,月球正面更容易被撞破导致月球地幔中的熔岩流出来,最终形成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更脆弱,大量的月海遍布月球正面。
月球的月壳,月幔,月核大约在41亿年前形成,在月球的内部构造形成没有多久后,大约在40~39亿年前,月球造成了多次十分剧烈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这个时间段内不只是月球,太阳系中的行星都被大量的小行星撞击,直到小行星带稳定后才逐渐停止。剧烈的撞击让月球表面出现了最初的盆地,39~31.5亿年前这段时间内,玄武岩熔岩喷发,慢慢地把盆地给填平了,如果不是这些熔岩,月球上的月海就是巨大的盆地,数亿年的时间中不断地有熔岩漫出,把这些盆地变成了平原,也导致了这些区域的反光度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
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小行星的碰撞会带来十分可怕的灾难,6500万年前恐龙就因为小行星碰撞带来的灾难灭绝,可是在太阳系的早期,小行星的碰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仅仅是小行星之间相互碰撞,行星之间也会相互碰撞,别看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早期,只存在“胚胎行星”,也就是和矮行星差不多大的行星,这些原始的行星不断相互碰撞融合,才慢慢变成了今天太阳系的样子。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太阳系可能存在过一下叫作“忒伊亚”的行星,它可能和火星差不多大,当时的地球也要比现在小一些,地球和这颗行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最终两个星球融合成了一个行星,碰撞产生的碎屑形成了月球。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假说,关于月球的形成还有其他不同的版本,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月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月球替地球承受了不少小行星的撞击,同时月球的引力制造的潮汐力让地球的海洋有了潮汐,潮汐是生命从海洋走到陆地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月球不仅仅保护了地球,还影响了地球生物的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