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被演义所忽视的曹魏边疆柱石,征乌丸降鲜卑,坐镇长安抵御蜀汉,是曹魏二代中的佼佼者,因须黄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操在世时,曹彰一直都是曹魏军方的重要将领,主要是负责在北疆抵御胡狄,久在边关,因而威名不显。如果曹丕继位之后能放开宗法,继续用曹彰来保卫边疆,一定程度上司马懿在后期不太有机会做大。
黄须儿曹彰
曹彰生于乱世,受到父辈征战天下的影响,对于读书不怎么感冒,反而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棒的,学的一身好本事。《三国志》说其“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拾遗记》中记载“善左右射,学击剑,百步中髭发”。曹操一看这小子有成为猛将的潜质,就让曹彰“数从征伐”,提前感受一下军伍生活,不曾想曹彰是“志意慷慨”,生来就喜欢吃这碗饭。
但曹彰不读书的毛病,让曹操很是恼火。曹操曾督促曹彰学习《诗经》和《尚书》,可曹彰倒好,直截了当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将兵十万,驰骋大漠,驱逐戎狄,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而不是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书呆子。在这方面,曹彰的梦想和曹操年轻时的梦想一样,都是希望能为国讨贼,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曹操在《述志令》中写下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曹彰
曹彰从不掩饰自己的梦想,曹操有一次问诸子的志向是什么,只有曹彰不假思索地道”好为将“,言为将之道在于"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曹操或许是在曹彰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听了之后,他笑了,就再也不阻止他从军了。
因为曹彰决意在与戎狄的战斗中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曹操就将他的战场安排在了北疆。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乘天下大乱,举旗造反。当时,曹操任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事,领兵五万征讨叛逆。曹彰率千骑打前哨入涿郡,遇乌桓叛军数千骑,”用田豫计,固守要隙”,乌丸叛军久攻不下只能退走。曹彰见有机会,于是纵兵追击,“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经过激烈的战斗,曹军士气高涨,一路追着乌丸溃骑直到桑乾河,离乌丸老巢不到二百里。
等等曹军援兵赶到,曹彰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为由,“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果断出击,追了乌丸溃骑一天一夜,“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当时,鲜卑还有几万兵马观望,见曹彰这么勇猛,只好臣服曹操。经此一战,曹彰威名大震,“北方悉平”。回去论功行赏时,曹彰‘归功诸将’,曹操听说曹彰干得不错,成绩斐然,非常高兴。
曹彰征乌丸
曹彰平定代郡乌丸后,曹操对曹彰极为重视,而且曹彰对行军打仗有用的阴阳纬候之术颇为了解,根据《拾遗记》记载”武帝谋伐吴、蜀,问彰取便利行师之决“。在汉中之战时,因刘备遣义子刘封挑衅曹操,气的曹操直呼"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而定军山一役,黄忠阵斩夏侯渊,致使雍凉门户大开,负责北边幽并军事的曹彰很快被调到西线,并被任命为代理越骑将军,驻长安督雍凉军事,拥兵十万,抵御蜀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病重,急召曹彰回京,曹彰还没到就死了。为了维护曹魏的稳定,曹彰在曹丕上位之后主动上交了军权,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军旅生活。可是曹丕还是不放心,认为曹彰在军方影响力太大,以其平定朔方有功先增其食邑,直接让其回封地”鄢陵”,曹彰的封疆大吏生涯也结束了。一代边关名将就这样被变相地软禁在自己的封地中,再也不能驰骋沙场了。虽然之后曹丕每年对曹彰都有晋封,最后直接封为任城王,但是军权二字也再与曹彰无缘。
曹丕
仅四年后,曹彰奉命进京朝觐,却暴毙于自己的府中,享年三十五岁。至于曹彰的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曹彰是被哥哥曹丕用计害死的。另外,东吴孙盛所著《魏晋世语》解释说,曹彰来朝觐曹丕但不得见,最后抑郁而死。具体是怎么样的,我们也不得而知,这就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