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潮剧在民间看起来很火,但少了专业剧团的精工打造,这种火其实是虚火,是票友的抱团取暖而已。京剧有国家重点扶持,昆曲有名人效应及地方政府倾力,比它们更古老的潮剧,仅靠民间有心人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期,我们且将目光从美食上移开,关注一下潮剧的生存状况,听听潮剧人的心里话。

潮汕名片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

潮剧又名潮州戏,由宋元时期的南戏演化而成。1975年,潮安县凤塘出土了《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证实潮剧可上溯至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迄今六百多年历史。

从走上神坛到走向神坛

先从一个发生在潮汕的灵异故事讲起:

老爷请戏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4)

南社宫巡抚老爷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传说中这位能自己跑去请戏班的巡抚公,其实也是一位有故事的老爷。

但从这传说我们可以看出,一百年前,潮剧曾经很兴盛,宗族祭祀、神诞等都需要请戏班。也因为有市场,潮剧从涂脚戏(即席地而演)向舞台发展,戏班的生存空间极为广阔。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5)

1961,某潮剧团在农村演出折子戏《挡马》,以前的涂脚戏都是这样子的。(网络图片)

潮汕失陷时期,戏班所剩无几。1949年之后,民间戏班被政府收编,新的文艺工作者加入创作,使潮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第一个黄金年代,各地专业与业余的剧团发展到近两百个。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6)

1957年4月,潮剧上京演出,毛泽东接见著名小生翁銮金。(网络图片)

“文革”时期,潮剧也成了政治宣传机器,以革命样板戏为主,传统剧目靠边站。直到1980年代,潮剧又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各地戏院林立,演出频繁。在潮州,凤城戏院几乎天天有戏,一千多个座位夜夜爆满,一票难求,黄牛党大量出现。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7)

2006年潮剧被列入首批国级非遗,右为非遗传人、名丑方展荣(网络图片)

1990年之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各种快节奏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汹涌而来,开阔了很多人的娱乐视野,潮剧被年轻人视为老土,慢慢失去主流消费者市场。澄海潮剧团团长陈俊苞先生说:“进入90年代之后,戏院越来越少了,潮剧团已经失去了演出空间,只能再次回到农村。”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8)

澄海潮剧团当家小生、团长陈俊苞

新世纪以来,潮剧的载体转向网络,但技术门槛却使得很多老人望而却步,“以前去老人组,或者走在路上,一些铺头还有人放潮剧,但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了,现在想看潮剧,只能看老爷生有没有请戏了。”80岁的李婆婆说。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9)

2003年,揭东潮剧团到澄海永新演出。摄影|了欢

老爷生请戏并不是每年都有,要看各乡的财力。对专业潮剧团来说,从艺术殿堂重回乡村庙会,本身就是一种尬演,还要面临各种商业竞争。竞争的对手来自诏安那边剧团的哑口戏(假唱)以及当地票友团,一些乡里为了省钱,请的就是这种团队;而土豪一点的乡村,干脆就请广东潮剧一团了。以澄海潮剧团为例,下乡演出从一开始一年两百多天,缩减到到一两百天,现在只剩下一百天左右。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0)

这样的演出环境,演员们想专心、专业也难。 摄影|了欢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老爷生是潮式圣诞,俗称闹热,要的就是热闹。但陈俊苞说:“真正的戏曲艺术需要一个表现舞台,这个舞台应该是安静的,能让人静心坐下来欣赏台词、唱工、做工,下乡只是凑个闹热而已。对于演员来说,这只是做给老爷看的,也就没有人严谨地去考究台步、唱功等。”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1)

为老爷生演出,舞台对面当然得供老爷香案。至于老爷有没有在看,天知道。 摄影|了欢

守护潮剧火种的有心人

沉寂了十几年的潮剧,这几年开始在民间以乐社的形式复苏。就像广场舞的横空出世一样,潮剧票友也是通过三五个人的兴趣小组完成集结,逐步形成自己的组织。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2)

庵埠的民间剧社定期演出。摄影|陈立婷

以澄海为例,大大小小的民间乐社已有一百多家。其中,杜卓盛先生组织的澄海潮剧文化传媒志愿者协会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

杜先生是做舞台音响灯光的,他本身也是个潮剧爱好者,一开始在村里的小广场免费提供音响给喜欢潮剧的人唱,去年选择从村里“出走”,是觉得潮剧的舞台可以更大。

“观众爱听潮剧,演员需要观众,这是一种鱼水关系。所以除了培养演员之外,也要营造氛围,留住观众。”

杜卓盛先生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3)

志愿者协会位于韩江边的莲下渡亭村,风景绝佳,本来是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一开始只是协会的三五个家属在唱,慢慢观众多了,添置了几十把椅子,演出固定了,就需要更多新面孔,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招募名家票友,潮州、揭阳都有人慕名过来交流演出。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4)

志愿者协会有演出时,江堤上都会坐满老人

绝大部分的民间乐社一开始都是开放式的,但经费问题导致难以为继,很多就慢慢转向收费会员制了。一收费,事情就变复杂起来。经济条件一般的爱好者,对乐社不再有实质性贡献的时候,就会遭到或明或暗的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杜卓盛自创的路边潮剧卡拉OK对所有人开放,“我希望给参与者更多开放性的自由空间,随心所欲,想唱就唱,而不是设置各种门槛。”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5)

韩江边上的路边潮剧卡拉OK

对于专业一点的乐社,限制爱好者加入的门槛并不是经费,而是演唱水平。澄海那么多民间乐社中,有乐队的并不多,比如塔山的苏南潮剧社、莲下的槐睦剧社,以及老牌艺德乐社等。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6)

莲下艺德乐社的演出场面

艺德乐社成立的时间更久,初创者黄长雄先生在十五年前就聚集了几个潮乐爱好者,一开始只是玩乐器,但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尽管与专业的剧团还存在差距,但是乐社已经拥有了深厚的家当和演员班底,四十多个社员中,有一些本来就是专业剧团里面的。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7)

乐社负责人黄长雄先生

黄长雄说:“我们是能够做大戏的,排一场戏的话,从乐器到演员等等,都不需要外援。”也因此,乐社多次受邀到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演出。虽是这样,他们的演出仍然不计报酬,除了政府公益性的演出外,下乡唱戏乃至到海外演出,都只是由对方提供食宿和车马费而已。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8)

升级版的乐社更注重艺术水平的提升而不是民间传播,“有些爱好者想来这边学,我就劝他去别处学会了再来。来这边的,都得有一定的水平。”黄长雄自豪地说。

众人拾柴,薪火相传

为推动潮剧传播,杜卓盛还想走得更远。志愿者协会的经费他负责大部分,其余的就靠义工。协会核心成员不到十人,有人负责音控,有人负责舞台,有时候免费送戏下乡,也有成员免费提供化妆服务。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在本月初,他首开先河,策划了澄海潮剧文化沙龙,搭建起舞台,邀请了潮汕三市六个乐社以及众多票友来演唱,持续八天,总共才花了158元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19)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0)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1)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2)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3)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4)

“舞台是志愿者自己搭的,椅是向老年人协会借的,灯光音响是自己的,只花钱买了几百个一次性杯,自己烧水给大家喝。最大的付出就是舞台背景的喷画了。后来有个志愿者妹妹还花几百块去买了几盆花,我觉得这个没必要,我们可以去借啊!”杜卓盛笑着说。

潮剧沙龙在附近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观众以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妇女为主,虽然很多年轻人都是站一会就走,但资深票友、化妆师杜根壮说:“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上潮剧,但他们的朋友圈里没有人喜欢这个,他就不敢让人知道,怕被人笑老土。”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5)

澄海著名票友杜根壮,出场自带偶像光环

22岁的杜江峰印证了这个说法。他是志愿者协会的早期成员,像很多人一样,喜欢潮剧也是从小受奶奶的影响。协会早期,年轻成员利用网络与各地票友互动,但依然面临怕被人嘲笑的尴尬,“我几个朋友有去直播等平台去唱潮剧,但不敢张扬,怕朋友们嘲笑。但现在我身边的人也有很多喜欢潮剧了,女生的比例会比男生多一点。”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6)

揭东潮剧团2003年下乡演出,当年的小琴手,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在演奏。 摄影|了欢

无论如何,民间乐社的大量涌现,正在渐渐为潮剧吸粉。潮汕有句俗话,叫大家瘾新妇好,就是婆婆影响儿媳的意思。杜卓盛村里就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婆婆喜欢唱潮剧,就支持两个儿媳妇都去唱潮剧,她愿意多承担点家务。到后来,两个媳妇比婆婆还着迷。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7)

家庭主妇是潮剧票友的主力军

剧社的出现,给家庭主妇在广场舞之外开拓了新的娱乐空间,还会形成羊群效应——敢先人一步去唱戏的,唱了一次之后,就会邀请姐妹亲戚等一起去唱,“她们唱上瘾了,怕再去了唱不好,回到家就会练,边炒菜边哼唱,一个人去了怕寒场,又再拉上厝边熟人一起去。厝边熟人去唱了发现反应还不错,回家又继续练了。氛围就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的。”杜卓盛说。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8)

家庭潮剧卡拉OK盛行,也为票友提供了方便的练唱机会

“澄海潮剧文化传媒志愿者协会”并不是正宗的乐社名字,杜卓盛的长远目标是成立“澄海潮剧票友俱乐部”,“乐社这种模式太陈旧了,我希望是以更自由更开放的性质,邀请名家、以老带新的形式来聚集年轻人,达到传播和传承的目的。”

在专业剧团的尴尬与民间乐社的兴起之中,也有人尝试以特色教育的方式来推广潮剧。位于冠山的德贤艺苑就是这么一个民间教学机构。他们聘请了潮剧专业老师,以科班教育方式对小孩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全程免费,吸引了很多家长带小孩来参加,也举办了多场汇报演出。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29)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0)

澄海冠山德贤艺苑小演员们的汇报演出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1)

原籍饶平的青年艺术家河夫,则大开脑洞,用现代表现手法,用油画、水墨将时尚元素注入古老的潮剧肌体,为潮剧留下一幅幅精彩的艺术作品,让传统焕发出耀眼的异彩。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2)

河夫作品·苏六娘之欲食好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与民间的如火如荼相比,专业剧团则冷清得多。虽然剧院不至于消失,但是租借舞台的成本、花一年时间打造一个精品戏的成本都比较大,最终却卖不起票价,“根本收不回成本”,陈俊苞遗憾地说,“以前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个剧场,现在基本没有了。澄海作为文化大区,却连一个像样的剧场都没有……”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3)

其实潮剧也应该是耐得住寂寞的艺术。 摄影|陈立婷

在陈俊苞眼里,潮剧团生存环境的恶劣,自然影响了艺术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舞台、灯光、服饰变得更为华丽,这些年也推出了一些新剧目,但水平比起传统剧目还是相差甚远,“能写戏的老一辈,过世的过世,写不动的写不动。年轻的创作人员功力不足,有的甚至连一些韵脚都不懂,只能把以前的东西拿来改,有时候反而把好的东西给改丢了。”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4)

1962年,潮剧演员在汕头大观园剧场小花园练功(网络图片)

陈俊苞不无惋惜地说:“潮剧的的唱词、唱工、弦乐都非常讲究的。舞台上,动作承担的是美感,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研究,特别是水袖,那种碎步的走动是要练很久的。动作之外,主要是听唱工,以前老师父教戏,强调要‘唱得落肚’,听起来非常有肉,声音要舒服,情感要动人,现在很多唱的只是表、浮而已……”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5)

1963年,汕头商业街潮剧院天台,老艺人卢吟词为青年演员传艺。(网络图片)

对于民间乐社的发展,陈俊苞非常支持,并寄希望潮剧在民间的影响力能促使政府重视这一传统文化。陈俊苞说,陆丰当地有西秦戏,因为没有效益,剧团都处于瘫痪状态,团长跑去卖猪肉了,整个剧种基本快消亡了,只剩下民间几个人懂得唱几句。这个时候当地政府才重视起来,去猪肉摊把团长叫回来了,说把人找回来吧,政府全额拨款,办班学习。

潮剧是潮汕独特的传统文化,消亡肯定是不会的,但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不行的。

潮汕人用什么看潮剧(潮剧亡不了但活得很难)(36)

面对光怪陆离的娱乐新时代,潮剧将走向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