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随手谈诗,继续分享我的读诗心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上一篇文章已经分享了这首诗的第一部分——(这样极致浪漫的诗,想都不用想,除了李白谁还能写?)——是整首诗的引言,李白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做这个梦。接下来这28句是第二部分,是这首诗内容的主体,从入梦到梦醒,描写了整个梦境。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1)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2)

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之后,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水波荡漾、猿啼两岸,东晋狂士谢灵运曾在这里游宿:“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也是个狂士,这不巧了吗这不是,真是李白看灵运——看对了眼了,于是他效仿先贤,穿着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刚走到半山腰,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才一半呢,就看到了海中日出、听见了天鸡报晓,可见这天姥山真的是奇高奇险,呼应了前面说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3)

山路蜿蜒曲折,走着走着,天色也暗了下来,李白迷失在花丛乱石中:“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只听得熊咆龙吟一样的泉水声,看到无边的云雨和水烟,好家伙,你别说李白这个游客了,就连山中的树木和峰峦,都为之战栗:“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就在李白两股战战,几欲逃跑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只见一阵电闪雷鸣之后:“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崖壁上突然打开了一道石门,门中别有天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你要不说这是李白,我还以为孙悟空找到了水帘洞呢。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4)

洞中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霓衣风马的云中君,鸾鸟驾车老虎伴奏的仙之人,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得纷至沓来,云之君是神,风之仙是仙,这不就是神仙嘛。

这一来可不得了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吓得李白一阵惊心动魄,蓦然从梦中醒来,长叹道:“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眼前的仙山、洞府、神仙都消失不见了。

李白的黄粱美梦被惊醒,一段寻仙之路也告一段落。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5)

这一段28句是纯写梦,梦游了仙山,效仿了先贤,偶遇了仙人,写得光怪陆离,你要信他是真的就见了鬼了,可你如果读过《楚辞》就会觉得很亲切,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都是楚辞里的常客。李白不愧是接过屈原衣钵的浪漫主义扛把子。

可是问题来了,李白梦游天姥山,本来是带着向往和憧憬去的,到了之后还很兴奋,也很狂放,“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但随着越来越深入仙山,见到的事物越来越奇怪,他内心从狂放变成了惊惧,最后见到神仙,直接被吓醒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按理说,李白是个热衷于求仙修道的人,真的见到神仙应该欣喜异常,他为什么反而会感到害怕,引发了长长的感叹?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6)

这28句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的主体部分,纯写梦境,从入梦到梦醒,虽然很长但也很容易理解,最后还剩下第三部分共7句,是李白写给东鲁诸公的临别感言,是整首诗思想的主体部分,注意啊,前面是内容的主体,后面是思想的主体。

李白最后会发出怎样的感慨,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又为什么要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呢?我是随手谈诗,关注我、点个赞,下期我们一起读完《梦游天姥吟留别》,下期再见,拜了个拜!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7)


李白梦游仙境的诗句 李白梦游仙境写成诗(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