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报社工作的时候,Z总编从扬州调上海工作,春节前夕,办公室的上海小姑娘问她,Z老师你回不回苏北乡下过年呀?把Z总编问愣住了她后来对我说,敢情连扬州这样的城市,在上海人的心目中,都是苏北乡下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扬州这个城市好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这个城市好吗(敢情连扬州这样的城市)

扬州这个城市好吗

多年前在报社工作的时候,Z总编从扬州调上海工作,春节前夕,办公室的上海小姑娘问她,Z老师你回不回苏北乡下过年呀?把Z总编问愣住了。她后来对我说,敢情连扬州这样的城市,在上海人的心目中,都是苏北乡下呀!

在扬州人自己的定位中,扬州,在地理上虽被视为江北,在文化上,是比肩苏州而应算作江南的。

的确,本世纪之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江苏从来只有两块:苏南、苏北。这是有历史成因的,1949年,江苏划分了三个省级行政区域:苏北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和南京市。我出生的宝应,是扬州最北的一个县城,紧挨淮安,买东西游玩,去淮安比去扬州还方便——我一直自认为是苏北人。

可是我奇怪的是,我家乡的很多地方,有“苏中”这个字眼,县城中心最繁华的地域,有座叫“苏中饭店”的宾馆;曹甸镇,有处叫“苏中公学”的纪念地;还有扬州的其他地方比如江都吴桥镇,对外宣传说是“苏中小延安”。我就纳闷了,我们扬州,曾经属于过“苏中”吗?

查了资料才知道,早在1941年,我人民军队在南通建立新四军苏中军区,这军区的范围,就是今天的南通、扬州、泰州三市的大致范围。从1941年到1949年,通泰扬三市有过将近八年的亲密期。

1949年到2000年,大多数任只知苏南苏北,有人说苏南人精打细算比起面子更爱钱,也有人说苏北人不计成本死要面子。本世纪初,江苏省委省政府重新界定了江苏的三大经济区域: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政府,再一次为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提供了亲密的条件和空间。

2013年,“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苏中三市已成为江苏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

我以前做记者,跟过几任扬州市领导,跟着他们去南通和泰州做过些调研,我对一位领导的话印象深刻:我们三个市呀,地缘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似,一定要抱团出击呀!

苏中地区的人相会,常常说“咱们骨头连着筋”“扬泰一家亲”这样的话,这不是客套。现在,南通的如皋、海安,就是1950年由扬州专区划拨出去的;泰州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是1996年由扬州市划归泰州市管辖的。

扬州南通170公里,扬州泰州直线距离还不到50公里,自古以来交流就十分频繁。文化为例,“扬州八怪”和泰州、南通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郑燮、李鱓是泰州兴化人,李方膺是南通人,高凤翰曾在泰州为官。兴化人喜爱扬州评话,20世纪上半叶,兴化城里“瑞芳”“裴福兴”“天兴居”等知名茶社都有扬州评话艺人驻场。

今年6月18日,《张謇辞典》首发式在扬州大学隆重举行,引发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众所周知,张謇是南通市海门人,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开拓者,《张謇辞典》为什么在扬州的广陵书社出版,又为什么由扬州大学首发?这个渊源论起来更有趣味,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在扬州)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广陵书社是苏中唯一的出版社,向以古籍整理、文献出版见长,由该社出版也就顺理成章了。

运河时代,明面上泰州处处尾随着扬州,听扬州的评话,用扬州的香粉,文士想出名,跑的第一个码头就是扬州,《海陵竹枝词》写道“歌舞巷中歌舞盛,繁华应号小扬州”。泰州是被称为“小扬州”的,可实际上,泰州人一直做着自己的文化,扬州有“扬州学派”,泰州有“泰州学派”,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派,一属经学一属理学;近现代,曲艺戏剧方面,扬州有王少堂,泰州有梅兰芳;当代,泰州更是出了毕飞宇、王干、庞余亮等一批知名作家,而他们的文学出发之地,就是美丽的扬州城。

同样是运河时代,南通的盐业归扬州的两淮盐运司管辖,但南通从来不是委身于人的倔强性格,当近代化大潮席卷来的时候,扬州城与铁路擦肩而过,南通却借助纺织业跻身上海经济圈。当代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连淮扬镇铁路的全线通车,让苏中有了起飞的多种可能。这条铁路纵贯江苏南北,连接起了苏南苏北城市群。未来可期,身处苏中,追求不“中庸”:南通加盟沿海经济带;扬州泰州加盟扬子江城市群;扬州高邮、宝应和泰州兴化加盟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优势何尝不是一种发展优势?在江淮生态经济区里,还有苏北的淮安、宿迁、建湖、阜宁等县市,经济地理版图的重构实现了区域之间由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的转变。

江苏一省汇集江、河、湖、海,我要为江苏写一句广告词:只有走遍苏南苏中苏北,才能看尽江、河、湖、海!

(作者单位为扬州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陈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