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帝内经>》征文分享作者:张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啥意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啥意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啥意思

《我与<黄帝内经>》征文分享。作者:张凯

不记得是2010年夏季的哪一天开始仔细聆听徐文兵和梁冬两位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了,只记得当时如获至宝,讲的内容直抵内心,现在想想应该是触及心神了。自己心悦诚服,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微言大义,徐老师讲解的如此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真的是道法自然啊!

说起聆听《黄帝内经》,先得讲讲自己为什么背诵《黄帝内经》。自己小时候生活习惯不好经常拉肚子,直到上了大学才好点,现在想想应该是自己心神微弱的火苗让自己意识到不要吃冷饮,少吃水果,改变生活习惯自己才有了好转。当身体慢慢好了很多后,自己又一次走上了歧途,和同学约好每晚跑步五公里锻炼。后来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无知无觉,认真体会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太少太少了。任性锻炼的恶果果真出现了,开始心率不齐,这个时候我还是想到了中医,看医生吃药缓解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出现不适感,加上经常拉肚子的情况也死灰复燃,我开始迷茫,然后开始想问为什么,这个时候我首先想到了中医,想到了《黄帝内经》,想在老祖宗那里找找答案,因为我始终相信,古人对很对事情看得透彻。自己买了本《黄帝内经》就开始读并背诵,开始背诵时遇到不懂的就会看看注解,但是很多注解不能让人认同,自己索性就不管,继续背。可能是自己古文基础太差,随着背诵篇章的增多理解起来越来越费力。于是自己在网上搜索,与徐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便不期而遇。从此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身体,更是自己的认知和心神。

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听了《黄帝内经》后,从徐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中医哲学思想,很多学习方法,才明白了为何老师说中医是一门一通百通的学问。认识每个字背后的故事。自己以前只是简单的知道象形、会意等造字方法,但是从来没有仔细琢磨何为象形、如何会意的。徐老师讲解“偷”字时,让我豁然开朗,也终于明白法律条文中偷东西都是用的盗窃二字,背后深意不同啊。一直觉得古人做事都有其深意,终于在医、疼、痛、穷、悦、怡、巫、觋、荣、华、秀、信、宵、夜这一个个字中体会到他们独有的含义。每个字都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以前会纳闷为什么有人叫娘有人叫妈妈,现在觉得妈妈有教孩子咿呀学语的感觉,娘是那么的含辛茹苦。现在自己在慢慢学会识字,每当有字不识得,自己都会查看其字形演变,翻找《说文解字》,去寻找他最真实的面目。每个字都有古人的良苦用心,融合了古人的情感在里面。

俗语是传统文化的口头传承,充满智慧。“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子,就怕匣匣没底子”,让我知道能挣不如会花,不折腾着漏是多么重要。“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自己以前吃蒜、葱、芥末的感受表现的真是恰如其分。“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原来自己吃糕后不容易饿,老祖宗早知道背后能量的巨大差异。春打六九头,自己以前只知道数九,可是从来没仔细注意过春天啥时候来。这一句句俗语,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同时道理深入人的内心。

重新关注自己的内心。收听《黄帝内经》后最大的收获应该是重新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内心各种反应背后都有其物质基础,懂得了调形以使神安。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多问自己的感受,将来源于生活的中医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以前穿修身的衣服,原来是那么束缚,喜欢的颜色从以前的浅色变为深色,对应脏腑的变化是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前喝牛奶、吃水果从来不问自己的感受,现在是先问自己想不想吃,吃下去时自己感觉好不好,吃完后舒不舒服。体会做菜中辣椒、葱、姜、蒜等佐料对菜味道的影响,感受每道菜中的君臣佐使。不喜欢住楼房,想念小时候的天井,现在体会到简简单单是小时候的走家串户、邻里感情。楼房是地气的缺失,站桩都是在院里站着舒服。现在上班都想着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觉得开车更费心神,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索性能不开就不开,图得安逸自在。

用中医思想看待考虑事物。学会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懂得了避其锋芒不是简单的躲避。明白了舍得的道理,原来人的内心如一间房子,一味地往外拿东西或者一味地往里填东西终究会出问题。理解了礼尚往来不只是表面的财物交换,更是内心气的交流。自己以前只是简单知道地气有升有降,从来没考虑到万事万物都随着地气的变化而升降沉浮。自己慢慢的感受生活中气的变化,体会到冬至后地下车位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了,干渴时喝凉白开比喝瓶装水更舒服些,原来柔和的木椅子仿佛有生命一样,铁椅子的生硬原来可以追溯到自己上学时的岁月。理解了人气场的不同,为何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来他们的五行属性、阴阳之气有其和谐共振之处。也会琢磨徐老师和梁冬讲到石油大量开采到地表,地球的精华在耗损,和温室效应有关,那地下水会不会也是原因之一呢?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采利用地下水,大量的地下水来到了地表,这会不会也有影响?会不会是人类制造的垃圾废物太多生热?动则生阳,更加频繁的人类活动会不会也有一定影响呢?

《黄帝内经》背后的文化自信。原来古人早就明白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依靠大自然而生、长、收、藏,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明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古人早就总结好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振的欢喜活法。徐老师说过我们中国人不是没娘的孩子,我们是受大自然眷顾的。我们中华儿女懂得踩着大自然的步点走,我们能真正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明白了这些道理,才知道我们不是孤立无援的,我们背后是有多么强大的能量存在,我们能与这种强大的能量融合为一。知其道、修己身而回归自然,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天人合一从而安定、从容。现在自己才明白古人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和自信。

日常还是会坚持背诵中医书籍,孩子七个月大的时候我抱着他背《药性歌括四百味》,他居然咿咿呀呀用手指着我贴在墙上的歌诀,自己内心高兴的无法言表,这可能就是徐老师说的,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有传统文化的遗传,每个人骨子里有遗传下来的智和慧的基因,我中医文化延绵不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自己做起,知行合一,便是对中医最好的感恩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