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或许你看名字不知道是谁。
但是如果是经常看电视的朋友,肯定对他的那张脸留有印象。
因为他参演的电视电影实在太多了,简直稍不留心便在哪部电视剧里就能见到他。
有人做过统计,这么多年李立群大概演了3000多集的电视剧。
有时候,量和质是相悖的,演了这么多的作品,难免质量参差不齐。
就连李立群自己也承认,那时候如果价钱合适,又有档期,那就没有不接的理由。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屑。
更有人称他为“烂片王”。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立群这么做的背后也有很多的无奈。
曾经,李立群也为了作品的艺术性,拒绝演出,也和相处了11年的同剧团的兄弟分道扬镳。
这样做的李立群,似乎和后来的那个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立群转变得对“烂片”来者不拒呢?
我们还是要从他的经历讲起。
01
李立群从小出生在新竹县的眷村。
在这里的人都是当时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外乡人,操着不同的口音。
而李立群的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北京人。
所以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李立群,口音里基本很少带“台湾腔”。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听他说话,大概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内地的演员。
小时候的李立群,家境非常不好。
有个词叫“家徒四壁”,用来形容生活的窘况,但这对他们家来说远远不够。
李立群说,自己家里那时候是“家徒二壁”,因为自己家的房子实际上只有南北两面墙是自己的。
而另两面则是借用邻居家的。
更为严重的是,李立群家里会经常“断粮”。
真没有吃的,李立群上学就只好带个空饭盒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香喷喷的吃着自己的饭,只有李立群躲在角落里。
饿极了,就到福利社去花一毛钱买2个酸梅,再接一点水,捣成糊状,自我安慰的在那里装成吃得很香的样子。
其实吃的只是酸梅水。
偶尔有同学说饭太多了,吃不下了。
李立群会问人家:真的吃不了了吗?不要浪费。
才拿到自己的饭盒里吃。
那时候,他知道哪个同学家的饭好吃。
尽管生活如此窘迫,但是懂事的李立群却对家里没一点埋怨。
他记得爸爸妈妈对他说的,要“同舟共济”。
而且很神奇的一点是,居然也没有一点的自卑心理,反倒觉得那时候自己过的很快乐。
李立群后来说最想做的事,是有个自己的馄饨摊。
因为小时候,在村口,他每次回去都能闻到那个馄饨摊的香味,却没有钱买。
到现在都觉得闻那种味道是一种幸福。
而卖馄饨就是传递这种幸福。
02
所以这样成长起来的李立群,其实从小就深刻的体会了生活之不易。
也因此在未来的选择上,李立群比较务实,他最初并没有想当演员。
尽管在学生时代,他就演出过话剧,并且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那时候他选择的是海运,上的是海事专科学校。
在他的脑海里,未来自己要做一名船长。
在毕业之后,他也确实跑了一段时间的船运,驾驶过2万吨级的货轮。
但是,很快他发现海上的枯燥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而且,他们还要随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
有一次,他们的船在航行时,遇到了台风。
他驾驶的货船,就在巨大的海浪里漂泊,而他所做的就是要直面扑面而来的巨浪。
否则,稍有偏差,或许就会遭遇不测。
当时的他,全神贯注,没有时间害怕。
可是事后,总是心有余悸。
他说感觉自己的船在海里比一片树叶还小。
从航运公司出来以后,李立群辗转漂泊了很长时一段时间。
也做过很多工作,比如给月饼店往外送月饼、开车送过地毯、也做过二手车的销售、接送盲人按摩院的顾客,等等。
后来他觉得这样不行,还是得选择一个固定工作。
于是又想到了,自己之前学生时代是当过一阵“名演员”的。
而且确实,当时很多业内的导演都认识他。
03
于是他找到了之前认识的一个导演。
那位导演以为他一直在跑船,就问:你回来啦?你最近着急走吗?
李立群就说,我现在可以不走啊。
导演就一个字:好!
就找来编剧,硬是给李立群加了一段九十分钟的戏来演。
可见,李立群当年学生时代,演戏还是很有天分的,这么长时间这个导演一直念念不忘。
现在看这段加戏,可能相当于对李立群一个小小的“面试”。
因为在这之后,导演就甩给了李立群一个剧本,让他出演里面的主角。
所以说选择很重要,可能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兜兜转转,李立群还是在演戏上能更充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更容易受到别人认可。
当然,李立群也足够用功,平时在剧组里很少说话聊天,一直潜心的研究自己的戏份和台词。
也正是这样,他演戏都是一遍过,很少拍2次。
有一部60多集的电视剧里,演到50多集的时候,李立群出现了一次错误。
就是出场时间早了。
结果全场所有人,都大笑,好像过节一样,就差开一瓶香槟来庆祝。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么长时间,大家都在等着看他犯错。
而这笑声并不是嘲笑,反倒是一种一种钦佩和赞许。
更是一种认可!
50集了!就好像破了一个记录一般。
李立群自己说,之所以这么用功,因为原来是不太喜欢到影视公司这种环境的。
自己之前从事过表演,那时候就觉得在影视公司表演,其实太仓促了,没有足够的准备。
也正是这样,自己就要格外的努力,来弥补这个现实存在不足。
尽量准备的更充分一些。
所以,其实参演电视剧,是李立群对现实的一个妥协。
而生活里,其实也需要妥协。
而他所能做的,只是在现实条件里,如何让自己做的更好。
但是,他的这种妥协,是有底线的。
演过一阵的电视剧之后,也有了一些名气之后,李立群还是厌倦了。
因为在他心里,还是忘不了学生时代的“小甜甜”,那就是舞台剧。
那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04
很幸运,这时候他遇见了一个人,也成了自己以后多年的兄弟,那就是导演——赖声川。
他们一起成立了表演工作坊。
一起说相声、演话剧。
其中,话剧《暗恋桃花源》还成了很多话剧迷眼中的经典。
那个时候,也成了李立群眼里,自己表演生涯里最美好的一段时期。
可是后来,因为一个情景剧上的分歧,李立群和赖声川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而这段快乐充实的日子,也划上了一个句号。
正如前面所说,李立群的妥协是有底线的,而导致他们分歧的一件事,也正是触碰到了他的原则。
当时的那部情景剧有300集,最让李立群受不了的是,这个剧几乎是一天完成一集。
上午构思编剧,下午或者晚上就要演出来。
这在李立群看来,比之前自己不喜欢的影视剧还要过分。
于是,他选择了拒绝。
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李立群在别人那里做的投资生意失败。
当时据他自己说陆续投了有700多万,相当于自己毕生的积蓄。
那时他感觉万念俱灰。
后来还是妻子的一句:没关系,我们重新开始吧,把李立群从那场失利当中解脱出来。
此后,李立群开始转向了内地的影视市场。
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影视剧的工作。
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此后,坦诚的李立群直言,那时候如果酬劳合适,档期不冲突,差不多的戏都会接。
不再挑什么,这,又是一次妥协。
生活有时需要妥协。
尽管这种妥协在外人看来,有时候不那么优雅,但对自己它就是一次必需的成长。
此后的李立群,接过不怎么样的剧本。
他也没有自暴自弃,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起码让自己的表演能够打动别人。
05
也正是这样,虽然李立群演的剧屡屡遭人诟病,但对他本人,在各种场合里都始终受到尊重,很有口碑。
因为作为演员,作为一个背负家庭责任的演员,他说了他所能做的。
有表演的功力、有自己的底线、也有自己的作品、承担了一个男人应承担的责任。
我想作为观众,也无法对一个演员要求更多了吧?
毕竟,“烂剧”不是靠其中一个演员能拯救得了的,你说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