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有很多我们脱口而出习以为常的语言,其实和我们理解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你以为的并不一定是对的,比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诗。这句诗出自《国风·豳风》七月,不少人误将七月流火理解成在七月份天气非常炎热,如流火一般,实则不然七月流火这句话描述的是夏秋之际天气转凉的情景。这里的流火指的是星宿,是在夏历七月的时候,这颗星宿开始向西沉落称之为流火,标志着气候逐渐转凉。而这指的是在农历九月之时,人们开始编织过冬的衣服。

诗经中的六火都是什么(诗经中的七月流火)(1)

这首《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从夏历七月写起从夏至春,反映了豳地的一个部落在一年四季之中的生活劳动场景。那么,这首诗所描绘的豳地如今在何处呢?千年以来,这里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根据考证,诗经理的宾地大致位于现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豳州市,豳地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末商初时期,周部落的首领公刘便在此地以麻雀为图腾建立了豳国。公刘还十分重视礼乐教化,制定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涉及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礼乐制度。自此,州人以豳地为中心不断地扩张,积蓄力量成为了商朝时期一支颇具力量的部族。因此,豳地可以说是周的发源地,也是周礼的起源之地。

诗经中的六火都是什么(诗经中的七月流火)(2)

如今豳州市最为出名的特色小吃玉面也和周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传,公刘建立兵国后400多年,他的后裔谷公的夫人姜女在烹调的时候,研制出了一种美味的面食。谷公品尝之后,对他是赞不绝口,并且由于此面的外观洁白如玉亲自定名为玉面。之后玉面便随着周人向南的迁徙带到了陕西各处,后来周武王将玉面定为了宫廷内的御用面食。而白玉的玉和御用的玉相谐音,玉面因此也有了两种称呼,此后这玉面就成为了豳州的特色美食了。据说在八个联军侵华之时,慈禧太后在仓皇逃到陕西的时候,还不忘下令当地的官员制作特色的玉面供其品尝。可见这流传千年的美食的魅力,而如今作为旅游胜地的豳州,最为出名的历史古迹当属大佛寺石窟。

诗经中的六火都是什么(诗经中的七月流火)(3)

提到这座石窟,就不能不说庞初时在豳州地区的一场激烈大战,浅水原之战。此战爆发于公元618年,自立为西秦霸王的薛曲趁着唐朝刚刚建立立足未稳,大举进攻陕西。唐高祖李渊派遣他的次子李世民率四万唐军前往作战,作为唐初的第一场大战,此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曾想出战时唐军大败,四万名将士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后李世民回到长安重领兵马。他吸取了第一次作战时冒进的教训,稳扎稳打在第二次潜水员大战当中取得了大胜,一曲当平的陇西,稳固了大唐政权。后来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当上了皇帝,为了纪念在豳州浅水原大战中死去的将士们。

诗经中的六火都是什么(诗经中的七月流火)(4)

他大规模在滨州建造佛像石窟,据统计豳州有130多处石窟,佛像1980余次。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像高达20多米,据说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为原形所建造的,被誉为陕西第一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