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

一寸缂丝一寸金

缂丝是一种丝织工艺,《尔雅》里说:“治丝曰织。”织的繁体字“織”,由“糸”与“戠”合起来表示制造带有图案的布。而“缂”呢,就是织法的一种,《玉篇》中释为“织纬也”,缂丝织制时以小梭根据纹样变换纬向(横向)的彩色丝线,成品只露纬线不露经线(竖向)。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

▲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

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就是说拿着缂丝成品对着光看,可以观察到许多缂织过程中留在纹样色彩边缘的空隙,有如用刀在丝面上刻出图案,也因这一比喻,才称为“刻丝”,但正确的表达还应写作“缂丝”。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3)

▲缂丝作品:明·缂丝竹杖化龙。

既说缂丝必然用丝——真丝,通常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竖向),这也是缂丝成品显出挺括质感的原因之一,而以柔软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横向),表现丰富的图案色彩。缂丝织造时,需要借助古老的平纹木机、不同规格的梭子、拨子等竹木工具。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4)

▲生蚕丝的经面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5)

▲熟蚕丝的纬线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6)

▲犹如舟楫的梭子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7)

▲带有梳齿的拨子

“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其他织造技法的最大特点。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8)

▲缂丝“通经断纬”结构图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9)

▲修剪多余线头的缂丝花带

也正因通经断纬的织造方式,决定了缂丝的另一特点——修去反面多余线头的成品,花纹色彩正反两面完全一样。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0)

▲刺绣

刺绣是指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所以刺绣必须有现成底料,其成品图案与底色是叠加关系,而缂丝的图案与底色则是嵌入交织的,完全在一个平面上。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1)

▲缂丝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2)

▲织锦

织锦和缂丝是同流同源的手工织造丝绸提花织物,而一般纬锦采用“通经通纬”的织法——纬丝贯穿全幅,正面图样清晰,背面是一根根通梭浮纬, 图案杂乱、织物厚重,且毛头不可剪断。织锦纬向的梭子数量是有限制的,也因此表现图案色彩的丰富性不及缂丝。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3)

一件缂丝成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古人就有“妇人一衣,终岁方就”之说,此中寒暑交替的枯燥与寂寞唯有手艺人凭一颗守艺心,在如梭岁月中静静度过。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4)

▲清中期 缂丝博古图四条屏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5)

▲苏州织造府行宫图

2009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的织造过程极为细致,1厘米内多达24根经线,历代人们把它与黄金价值相等同,使用者的身份也是非富即贵,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赞誉。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和摹缂名人书画。此外,缂丝还经得起摸、揉、搓,被誉为“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缂丝起源大约在公元7世纪,源于古埃及和西亚地区的“缂毛”工艺,自汉至隋唐传至中原内地,逐渐发展为丝织品“缂丝”。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6)

▲北宋 缂丝《紫鸾鹊谱》(局部)

《中国全史》记载:“宋代是缂丝的盛期,其中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

南宋时缂丝生产重心移至长江三角洲,在苏州、松江等地迅速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名家辈出。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7)

▲南宋 朱克柔 缂丝《山茶蛱蝶图》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8)

▲缂丝作品:宋·八仙图。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19)

▲缂丝作品:宋·缂丝文石锦鸡。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0)

▲缂丝作品:中堂·金地牡丹群蝶图。

明代至宣德年间,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开创出缂丝的第二个兴盛期。艺术风格上深受吴地画风影响,愈显娟秀雅致,缂丝艺人缂织吴门画派名家画稿,名噪一时。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1)

▲明 缂丝《仇英 水阁鸣琴图》(局部)

清代,缂丝走向全盛。宫廷内外对奢侈纺织品的需求用量增大,促进了缂丝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艺的进步,尤其以上交江南织造府的宫用和官用品为上乘。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2)

▲清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局部)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高档日用品、和服腰带等缂丝制品受到日本客户青睐,出口需求量逐年上升,缂丝行业又迎来黄金岁月。当时苏州的缂丝织工多达一万余人,缂机上万台,这一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缂丝技艺得到空前发展。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3)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外贸任务下降,缂丝生产面临困境:劳动力过剩、生产急剧萎缩,绝大部分从业者被迫改行。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4)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5)

现在,仍就从事缂丝行业的师傅已是寥寥,且多已近迟暮之年,他们手中缂织的成果正与时间带来的体力衰退作着无声的较量。这绝不是一门手艺发展所期待的理想未来,却是渴望留住这份工艺之美的守艺人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6)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7)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8)

时间的梭子未曾停歇,将你我织入人类史实的每一段图案。缂丝织绣,无论你了解或者从未听闻,都已然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映衬出她昔日的光华与现实的黯淡。而我们大概是亲历者中特别的一些,守着这门手艺的低调华美,守着她不可被机器取代的独特气质,期待再次讲起其中的故事,期待让这近乎被遗忘的手艺再度回归日常。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29)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30)

在智能时代享用手工制品,让人感知惜物胜于奢侈,慢工饱含温情。那些被时代所淡忘的,会由时间来指引,指向手艺保有的文明记忆,引至人与人弥足珍贵的真心诚意。

缂丝赝品(一寸缂丝一寸金)(31)

易向,一种类文艺的生活方式(e_xang);

易象读书,阅读就是一种修行(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taooli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