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千古奇冤 忠臣被杀

两千多年前的岁末,窦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下诏,灭九族!顿时长安城哭声震天、血流成河……

窦婴之死是西汉初期三大冤案中的最大冤案!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1)

魏其侯窦婴

第二回 平定叛乱 封魏其侯

窦婴出身贵族,是窦太后的侄子,血管里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天资聪颖,年少时学习儒家思想,喜欢宾客。汉文帝时期,任吴国丞相,因病免职。

汉景帝时期,窦婴任詹事。窦婴有以下特点:

一、生性耿直,只捉摸事儿、不捉摸人;有信仰、不懂权术。

太后家宴: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深受窦太后喜爱,窦太后很想在景帝去世后,由梁孝王继位。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举行家宴,这时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之时,汉景帝为了哄母亲高兴,随口说道:“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喜出望外,梁孝王听了好像夏天猛喝一杯意大利啤酒-爽啊!喃喃自语:“真的吗?啊?”窦婴这个愣头青端起一杯酒献给景帝,一本正经地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高祖立下的规矩!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位给梁王?”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2)

窦太后与窦婴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3)

汉景帝刘启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4)

汉景帝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5)

梁孝王

当时只有窦太后、汉景帝、梁孝王、窦婴四人在场,这样一搞,其他三人是非常尴尬,汉景帝的酒一下就醒了一半!内心一惊:是啊!我怎么了?怎么这样说话?

窦太后是恼羞成怒,心中大骂:你算老几啊!这是我们的家事,你瞎掺合什么?

梁孝王一下子从高高的天空摔倒了地下十八层!恨的牙齿直痒痒。

结果家宴不欢而散。

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不许窦婴踩她的家门;窦婴也嫌自己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

二、窦婴正直、廉洁;同时任性、仗义。

平定叛乱:景帝三年,七国叛乱,天下大乱,情况万分危急!皇帝召见窦婴,请他担任大将军。他是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也是非常惭愧,皇帝对窦婴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哪!”

众人好说歹说,窦婴终于接受了大将军的任命,皇帝赏赐他黄金千斤。他推举袁盎、栾布等人,把皇上赏赐的黄金排列在走廊穿堂里,让属下酌量取用,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兵马,立下赫赫战功,为平定七国之乱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封为魏其侯。

第三回 众望所归 贵为丞相

汉景帝四年,立栗太子刘荣,派窦婴担任太子太傅。他精心施教,全心培养太子成才。

汉景帝七年,栗太子刘荣被废,魏其侯多次为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一气之下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人劝他,他就是坚决不回京城。最后高遂跑到窦婴隐居的地方,好一顿劝说,他才极不情愿地出山回朝。这时候窦太后多次推举窦婴担任丞相,汉景帝说:“我不是吝啬,这个人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做事草率轻浮,难以胜任丞相的职务。”可以说,皇帝基本上把他pass了!

武安侯田蚡是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于长陵(今陕西咸阳),魏其侯显赫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郎官,他经常到窦婴的府中,像孙子一样巴结讨好。等到汉景帝晚年,田蚡因为他姐姐受宠,才渐渐显贵起来,做了太中大夫。他能言善辩,口才很好,皇后认为他很有才能。等到汉武帝继位,田蚡的姐姐成为王太后,皇帝年龄尚小,王太后摄政,她把田蚡的人全部安插到政界担任大员,打击对立势力,王太后的两个弟弟都封了侯。

田蚡运作窦婴担任丞相,自己担任太尉,赵绾担任御史大夫。这时候窦婴和田蚡表面上处于蜜月期。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6)

窦婴与田蚡

籍福多次劝说窦婴要团结大多数人,不要得罪坏人,窦婴不以为然。结果窦婴当了两年丞相,因为大力推崇儒学,贬低道家学说;打击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的品行不端的人…窦婴被窦太后罢免了丞相的职务。

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田蚡担任丞相,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田蚡大权独揽,专横跋扈,不可一世。这样很多人就远离了窦婴,投奔到田蚡的门下,田蚡更加骄横!他贪得无厌,穷奢极欲,把皇帝的权力慢慢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他修建住宅,豪华奢侈;田地肥沃,庄园宽阔,他派往到各地购买器物的人络绎不绝;前堂摆设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的珍宝金玉、狗、马匹和器物,多不胜数……

窦婴作为没落贵族,门庭冷落车马稀……

第四回 惺惺相惜 结交灌夫

窦婴自从失去了窦太后,没有权势,诸位宾客渐渐远去,甚至还对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没有改变态度。窦婴整天闷闷不乐,唯独对灌夫格外优待。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7)

灌夫

你道灌夫何许人也?他是河南禹州人,和晁错是老乡。他的父亲叫灌孟,父子一起上阵平定吴国叛乱,他父亲阵亡后,灌夫披挂上阵,带领勇士几十人杀向敌阵,出生入死,手下人全部阵亡,他受伤后被抬回来,身上受重伤十几处,恰好有名贵的中药,所以才大难不死。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就名满天下,被皇帝任命为中郎将。后来灌夫犯法被罢官,住在长安城内。汉景帝时期,灌夫担任代国丞相;汉武帝时期,灌夫任淮阳太守、太仆和燕国丞相等职。

灌夫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上不尊,对下礼让,在江湖上的地位非常高!他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打抱不平,已经承诺的一定办到!凡和他交往的都是英雄豪杰或大奸巨猾。为此,他富可敌国,垄断利益,在家乡横行霸道,是个典型的黑社会老大!

灌夫虽然闲居家中且富有,但失去了权势,也是门庭冷落。这样灌夫和窦婴两人是互相援引借重,情投意合,亲若父子,相见恨晚……

旧戚窦婴、灌夫和新贵田蚡已经形成了两大势力,摩擦不断,争斗慢慢升级……

第五回 外戚争斗 灌夫下狱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田蚡,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丞相曾经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魏其侯大为怨恨地说:“我虽然被废弃不用,将军虽然显贵,怎么可以仗势硬夺我的田地呢!”不答应。灌夫听说后,也生气,大骂籍福。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自己编造了好话向丞相道歉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快死了,还不能忍耐吗,姑且等待着吧!”不久,武安侯听说魏其侯和灌夫实际是愤怒而不肯让给田地,也很生气地说:“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事魏其侯没有不听从他的,为什么他竟舍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灌夫为什么要干预呢?我不敢再要这块田地了!”武安侯从此十分怨恨灌夫、魏其侯。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的春天,丞相向皇上说灌夫家住颍川,十分横行,百姓都受其苦,请求皇上查办。皇上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也抓住了丞相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钱并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宾客们从中调解,双方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和解。

元光四年,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大摆宴席,太后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拜会灌夫,请他一起去,灌夫推辞说:“我多次酒醉失礼得罪了丞相,丞相最近老是找我的事儿。”窦婴说:“没事,已经和解了!”硬拉着他一起去。酒过数巡,田蚡敬酒,来宾都离开座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

过了一会儿,窦婴给大家敬酒,只有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座位,其余半数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微微欠了欠上身。真是事态炎凉啊!灌夫看到这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他站起来依次敬酒,到了田蚡那里,田蚡坐在那里,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不能喝满杯。”灌夫火了,就苦笑着说:“您是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 田蚡不答应喝。灌夫敬酒到临汝侯李将军,他正给程不识附耳说悄悄话,又不离开席位。灌夫怒火中烧,把酒泼到对方的脸上大骂!田蚡火上浇油,别有用心地说灌夫不把程将军和李将军放在眼里,灌夫蔑视地说:“今天你杀我、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

众人一看火药味越来越浓,为了躲避,纷纷离去。窦婴也离去,挥手示意让灌夫出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大骂不止,坚决不肯道歉……

田蚡的喜宴被搅黄了,恼羞成怒!小题大做,啪啪啪地走了三步棋:

一、指挥骑士们捆绑灌夫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诏令的。”

二、接着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大不敬”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

三、这还不够,他要赶尽杀绝!同时追查灌夫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头追捕所有灌氏亲属,都判为杀头示众……

话说当年王美人和妹妹已经结婚生子,其母亲隐瞒事实,把二人打扮后送进宫内,一同献给汉景帝,王美人用美色和心计俘虏了汉景帝,生下了刘彻,后来刘彻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但是王美人是一个糊涂虫,没有一点儿政治眼光和治国才能,她看皇帝年幼,自己摄政后搞得乌烟瘴气……所以才有了田蚡的飞扬跋扈,窦太后去世以后,王太后更是胡作非为……

后来汉武帝站稳脚跟以后,荡平了王太后的乱政,收拾了田蚡势力,开创了一代伟业!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8)

太后王美人--王痣

第六回 刀光剑影 先帝遗诏

话说窦婴回到家中,那是相当的惭愧,碾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没有效果;告发田蚡也无门……这时他决定挺身而出营救灌夫。他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王太后家的人作对,怎么能救得了哪?” 窦婴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丢掉,没有什么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夫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于是瞒着家人,私自上书给皇帝。

汉武帝马上召见了他,他把细节叙述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灌夫死刑。皇帝认为他说得有理,赏赐他一同进餐,说到:“到东宫去公开辩论此事”。

实际上这是皇帝的高明之处,就是为了双方相互揭发,以便一网打尽!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9)

汉武大帝刘彻

双方辩论结束,不分伯仲。田蚡说了句很阴险的话:“我是个小人,我是个贪官,但我对皇帝衷心耿耿!而有些人结交土豪劣绅,召集天下豪杰,不分白天黑夜讨论,抬头观天象,低头地上画。窥测于东西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故,好让他们立功成事!”

这话正中汉武帝的下怀,他担心的就是宫中大臣与地方豪绅勾结……

王太后向皇帝施加压力,皇帝就派人追查灌夫的罪行,发现了很多问题。

情况急转直下,有人弹劾窦婴,灌夫作恶多端,窦婴替他说好话,欺骗皇上!结果把窦婴拘禁在特别监狱。

局势紧张,窦婴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窦婴便走出了最危险的一步棋,说他有先帝遗诏。遗诏内容如下:“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窦婴让他的侄子上书给皇帝报告遗诏一事,希望再次得到皇帝的召见。

这可是大事啊!皇帝急忙派人查对尚书保存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苍天啊!这可是天大的怪事啊!

于是窦婴被弹劾伪造先帝诏书,应该灭九族!

元光五年十月,灌夫被灭族。十二月,窦婴被灭九族。

第二年春天,田蚡暴毙。三年后他的儿子的封爵被废除。田蚡真是罪有应得… …

西汉窦婴有没有被灭门(千古奇冤--窦婴血洒长安)(10)

田蚡暴毙

汉代有三个大冤案,分别是韩信、晁错、窦婴,他们分别被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所杀,都非常惨烈,令人扼腕叹息!其中最大冤案是窦婴伪造诏书案,也是疑案和奇案。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大家都在研究……

有一种观点是景帝临终分析了窦婴的为人和缺陷,估计后来有危难,临时写了一份诏书给窦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拿出来,而且没有存档,这是为了保护窦婴。我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这个案子可悲可叹的是:皇帝和大臣都清楚窦婴是冤枉的,包括他的对立面田蚡也知道窦婴是冤枉的,但是窦婴仍然要死!

一句话:这是政治需要……

掩卷长思,窦婴的悲剧在于:

1、窦婴出身高贵,性格缺陷明显,不懂权术和时势变化,不懂人情世故及忍让;估计没有读过《易经》,不懂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没有做到“黄裳元吉” !

2、身居要职,曾经担任大将军、丞相等,行侠仗义、正直廉洁,深得民心,人格魅力凸显,功高震主,树大招风。

3、与灌夫的交往是他的致命伤。灌夫因为一次下定决心冒险立功而显名,行侠仗义,重义疏财,好打抱不平,江湖地位极高!同时又是地方豪绅,富可敌国;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是个典型的黑社会老大,这正是汉武帝打击的对象。灌夫不学无术又不谦虚,两人互相庇护,酿成了这场祸乱!

4、与田蚡的决斗是遭受打击的关键。田蚡的显贵,是利用皇帝刚刚即位,王太后掌权的机会。那时候田蚡是红得发紫,政治资源深厚,又有太后撑腰。所以窦婴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失败是必然的!

5、先帝遗诏把他彻底推向断头台。如果说其它败北,不至于被杀,那先帝遗诏一出,就把皇帝搅了进来。景帝身体不好,英年早逝,武帝年幼登基,还没有站稳脚跟。皇帝身边的几个女人是这样的:窦太后强势,不喜欢刘彻,多次提出要废掉刘彻;姑姑刘嫖能力强,与窦太后走得很近,热衷于政治,也对武帝不利,把女儿阿娇嫁给了武帝,“金屋藏娇”由此而来;皇后阿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骄横无理;王太后没有眼光、贪婪,努力奋斗才保住了汉武帝的皇位,摄政后能力又不行。那时候皇帝处于弱势,如果有了先帝遗诏,凭窦婴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可以发动合法的宫廷政变,取代汉武帝!所以说不管先帝遗诏真假,皇帝必杀窦婴无疑!

6、绞杀窦婴和灌夫集团是政治需要。汉武帝年幼登基,母亲大权独揽,丞相田蚡腐败,窦婴德高望重但又不懂政治和权术……皇帝要集中权力于自己,就要巧取豪夺,讲究技巧。所以他导演了“东宫庭辨”的大戏,让窦婴和田蚡互掐,他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打击窦灌集团,然后与母亲决裂,收拾田蚡集团。

7、田蚡依仗地位而且喜欢玩弄权术,由于一杯酒的怨愤,陷害了两位贤臣!

参 考 文 献

一、王立群教授《汉武帝》;

二、易中天教授《汉初风云人物-窦婴与外戚》;

三、方迩迦教授《汉初国策》;

四、司马迁《史记》中的《魏其侯武安侯列传》;

五、2005年开年大戏《汉武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