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吉林省旅游的人,一定会看看二人转,当然也有人看了吉剧。看完这些,有些人感觉二人转和吉剧太像了,几乎分不出来。那么,吉剧和二人转是不是一回事?看完长春这座二人转博物馆,你就懂了!

二人转历史简介(东北历史67)(1)

二人转博物馆

吉林省二人转博物馆位于长春市仙台大街与浦东路交会处,省群众艺术馆一楼。这座博物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由序厅、五个展区和一个“二人转传习所”构成,利用多种方式展现了二人转300年的文化积淀。

走进这座博物馆,我们能够感受到二人转发展的历史,更能感受到二人转和吉剧的区别。那么,二人转和吉剧有啥区别呢?简单点说,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纳了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人转历史简介(东北历史67)(2)

二人转

二人转的历史不长,仅仅有300多年。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一直信心不足,封禁东北。他们想着,一旦在中原待不下去,再回东北老家。在这种思想指引下,清朝政府建立了柳条边,不让汉族人进入东北。到了清末,中原地区发生瘟疫,很多汉族人觊觎东北沃土,便开始了闯关东的热潮。

闯关东的人,大多集结于河北一带,所以就学会了河北地方戏莲花落。莲花落的表演形式其实很简单,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在闯关东的路上, 莲花落成为很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不过,当这些闯关东的人群进入东北腹地的时候,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娱乐活动。

二人转历史简介(东北历史67)(3)

东北大秧歌

这种娱乐活动就是东北大秧歌。

今天,我们在东北街头,会看到很多扭大秧歌的,属于很多人都会的一种娱乐活动。当年,在闯关东的人群进入东北后,突然发现将莲花落和东北大秧歌结合在一起很好,也就是一边扭一边说唱。聪颖的东北人对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且进行了创新,由两个人进行表演,发现很逗乐,更受大家欢迎。因为是两个人表演,且转来转去,人们就管这种表演形式叫二人转。

300年前,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就有了,很受人们喜欢。但是,二人转真正被人民认识,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此后,随着潘长江、赵本山的二人转频频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让更多的国人知晓了二人转。

不过,近些年二人转开始走下坡路。

二人转历史简介(东北历史67)(4)

二人转

二人传走下坡路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二人转剧场为了吸引观众,鼓励演员说脏话,说荤段子。这样,二人转就给外界留下了坏印象。因此,不少二人转艺术家纷纷开展绿色二人转的活动,让公众知晓。二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赵本山曾受过好几年的冷落,也是造成二人转衰落的原因之一。

那么,二人转和吉剧有啥区别呢?正是人们在看二人转的时候,也发现了二人转的一些问题,于是就想改良,所以就有了吉剧。

根据资料记载,1958年,周恩来提出东北应发展自己的戏曲剧种,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1959年初,吉林省在东北二人转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吉剧,随后建立了吉林省吉剧团,进行新剧种的实验工作,提出“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从1959年至今,成为省内外群众喜爱的剧种,现已发展到15个吉剧团。

因为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吉剧中,我们能够看到二人转的影子。虽然两者有区别,但是相似之处更多。

下期预告:中国为啥会将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落户长春?敬请查阅《每日汉字》新媒体平台明日文章。【作者: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