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谈法

访谈(Interview)是进行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访谈由研究者口头提问和受访者口头回答两部分组成,可以弥补书面调查的劣势。访谈法的优势在于便于了解受访者的价值观、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深度访谈的核心是了解其他人的“鲜活”经历,理解他们对其经历生成的意义。[1]访谈的目的不在于解疑释惑,也不在于验证假设,抑或是通常所说的“评价”。

二、访谈法的类型

1、根据访谈按照谈话结构的控制程度可以将访谈分为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和无结构化访谈。

(1)结构化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s)

结构化访谈就是研究者手持问卷与受访者面对面地进行访谈,所有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研究者按照顺序对受访者进行提问,而不进行丝毫改动。结构化访谈往往是在大型的社会调查中使用。结构性访谈的优点是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按同样的顺序询问同样的问题。这消除了因提问的时间与方式有差异而造成的资料波动。因此结构性访谈更容易被汇总和分析。[2]但结构化访谈中对象的回答无法达到更深的层次,与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相似。

(2)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半结构化访谈是指访谈者虽然按预先设计的访谈内容进行访谈,但他可以灵活掌握访谈的问题的顺序,并根据受访者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引导受访者以挖掘更深刻的内容。在半结构化访谈中,访谈提纲仅仅是一种访问的提示,在访问的过程中不完全按照提纲来进行提问,鼓励受访者积极参与交流,访谈者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灵活地调整访谈的内容。

(3)无结构化访谈(Unstructured Interviews)

无结构化访谈不具有具体的访谈指导,是由研究者提问而得到受访者的相关信息。无结构化访谈的过程是交流式的,访谈气氛是轻松的,受访者的回答发散性较强,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因此,无结构化访谈对访谈者掌控主题的能力较高,无结构化访谈便于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以及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对问题的意义的解释及他使用的话语或概念、表达方式等。

2、根据访谈的方式可以将访谈分为一对一访谈、集体访谈、电话访谈等。

(1)一对一访谈

一对一访谈也可叫做面对面访谈,这提供了访谈者与受访者最彻底的接触,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既允许听觉沟通又允许视觉沟通。受访者可以检查、触摸、操作等与问题有关的客体。访谈者可以呈现视觉资料,如评分表、图画等。访谈者可以给受访者呈现物理客体,以便他们看、摸、听等。一对一访谈更容易赢得受访者的合作,并可以较长时间接受访谈。一对一访谈无应答的可能性最小。

相比问卷法来说,一对一访谈会花费更多路费和时间,会消耗更多的研究经费。受访者当时的工作、休息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访谈的效果,如果受访者当时工作比较忙,勉强接受了访谈,也会影响回答的效果。另外如果是大规模的访谈,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对很多访谈者进行培训,以确定同样的访谈程序和要求,否则获得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2)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是指一次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一般而言同时对4至6人进行集体访谈是比较合适的。受访者的人数多了则会有一些人自始至终没有回答任何问题。集体访谈时当一个受访者的某个话题引起了访谈者的兴趣,但此时研究者并不适合与这个受访者进行更深入的访谈,这样容易影响访谈的效果,访谈者可以考虑集体访谈之后单独与该受访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另外,由于集体访谈的受访者往往是互相认识的,为了避免被误解,有些人倾向于不发言,这会降低访谈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受访者之间的关系是对谈话内容的影响要比研究者问什么问题更加重要。访谈成为介于日常对话与正式访谈之间的产物。

(3)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最接近一对一访谈,比一对一访谈要效率高、便宜。电话访谈时,访谈者不需要进入现场与受访者面对面沟通,使得访谈法更加简便易行,因为减少了路费和出行的时间,电话访谈不但节省了研究经费,还提高了访谈的效率。一般电话访谈时间会比较短,较好的访谈时间应该是在15分钟以内,若超过了15分钟对方则可能会感到厌烦。电话访谈易于与更多的人群接触,访谈者不需要到特定受访者的居住地,提高了访谈的经济性和工作效率。电话访谈更易于得到一些敏感信息。

电话调查并不是实施一个调查的最好方式。由于过多的垃圾电话的侵扰,造成了大众对电话骚扰的强烈反感。因为电话访谈无法使访谈者看到受访者的表情,只能通过对方的言语和声调来判断对方的心情以及对方表达的意思,没有面对面访谈的效果好。当需要受访者根据量表来打分的时候,一个一个读给对方量表上的内容,受访者看不到量表,这也使访谈的效果减弱。

教育研究方法怎么规范(教育研究方法-访谈法)(1)

三、访谈法的流程

访谈法的一般流程是:

1、确定研究问题与访谈目的

当确定了研究问题后,研究者就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哪些研究内容需要使用访谈法来进行研究。研究者需要确定访谈的目的,为设计访谈问题做准备。

2、抽样确定访谈对象

按照研究的需要,结合抽样的一般原理,研究者选取适合做访谈的对象。在质性研究中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

3、设计访谈问题提纲

访谈问题要预先准备好,有时候要根据访谈受访者不同的背景制定不同的访谈提纲。研究者在进行方案的时候按照访谈问题逐一或有选择地对受访者进行提问。

4、访谈预测

类似于问卷法,访谈问题的设计难免出现无效问题,研究者必须进行访谈预测,通过预测排除无效问题。调整现有问题的问法,以提高访谈问题的有效性。

5、实施访谈

研究者在事先约定的地方与受访者进行访谈,正式访谈的之前最好先进行短暂的聊天,以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的目的以及对他们个人的保护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6、整理和分析访谈数据

对封闭式访谈问题的回答的分析是直接的,典型的是计算对象就各个问题的选择答案的百分比。

四、访谈法的优点与缺点

访谈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访谈法使研究者易于得到预设之外的信息,扩展研究的广度。访谈法不受预设限制,威廉·维尔斯曼认为,与书面的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一般不会存在不回答的问题;第二,访谈可提供一种向深层探索的机会,以及陈述、理清题目的机会;第三,调查的完成可以做到标准化;第四,由于开放型题目获得回答,调查显得更加成功;第五,访谈有助于避免题目回答的遗漏;第六,有的时候不通过访谈,一些关于个人的数据就无法取得。

访谈的主要弊端在于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直接互动使得主观和偏见容易产生。访谈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受访者接受访谈时的心情、受访者潜在的压力、访谈者对受访者的无意诱导。访谈法受访谈者的素质影响较大,研究者的偏见、沟通引导能力都成为了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因素。访谈法花费的经费较多、费时较多。

五、访谈法范例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4]中围绕“动手”作为实践力培养活动的载体”这个主题运用访谈法进行论证:

“手脑并用,启发思维”是教师对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另一种表达。我发现这种认识虽然也涉及到动手能力培养的价值功能,但更是作为手段、载体或方法来体现通用技术课程在创造力、实践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的一种认识。

H 省 H 市 HN 中学的 HT4 老师是我访谈的一位通用技术老师。他性格开朗、健谈,有着很执著的专业想法和很强的技术课程专业身份认定,他个人的教学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 HT1 老师一样,让我有着一种由衷的敬意。

HT4 老师对技术课程有着很多的感受和看法,在我让他告诉我一些总体感受时,他首先谈到的就是对通用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

HT4:我认为给高中生开非常必要,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会手脑并用,启发思维。在第一学期的“技术与设计”模块中,最主要的好像是要学生动手体验,特别是制作小凳子这节课,我总共花了三周时间。包括小节、评价、还有学生动手做等,我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用相机拍下来,多角度拍,让学生评作品优点在哪里,所以花的时间比较多,学生都是参与进去的……第二学期的“技术与设计”模块主要是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等,通用技术课给了这个理论,让理论指导行动,跟劳技课相比,在价值上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劳技课只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缺少理论。通用技术课也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功能,但理论多了,要通过设计环节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动手更好。真是这样的,我在我的课堂上就是想要通过动手启发学生的思维。

很明显,HT4 老师对课程价值认识的动手与 HT1 老师认识的“动手”有着内涵的区别,前者作为手段或载体,目的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课程价值。而后者则将动手能力作为课程学习的目的。虽然两者都可以归结为技术课程的“动手”价值,但在目标层面却显现出不同的层次,这在课程决策中所体现的教学活动设计、关注的学习重点和让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就会有不同,进而带来教室中技术课程价值功能在不同层面上的实现。

事实上,在 HT4 老师实际运作的课程里,他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用相机多角度的拍下来,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评作品优点在哪里”“学生都是参与进去的”,这一过程是在设计学习、体验学习之后发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即观察学习、交流学习。所以在HT4 老师的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改善学习方式和提高表达能力。关于这一价值部分,在 ST1 老师运作的课程中也是有明显体现的。但是,在访谈中,老师们都没有明确提到这一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几乎都是“转行”过来的,但很多老师是第一次经历专业上的变换,可是 HT4 老师不是第一次,从电教、到计算机、到劳动技术,再到通用技术,一路走来,都是在学校教育的新生学科中打拼。不过,所经历的学科具有相近的教育性格,那就是都是实用性的而非学术性的课程,这也许是 HT4 老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领悟能够达到某种深度、能够在这些学科之间进行“跨越”而没有过重的专业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运用访谈法仅仅将访谈对话内容展示出来是不不够的,而通过“由访谈得知……”来直接得出结论则略去了更多的信息。第一段描述了访谈的主题和访谈的目的。第二段描述了受访者的背景和特点。第四段是受访者回答问题的原话。第五段是对受访者的回答的分析,这一段主要强调了受访者HT4与前一个受访者HT1的区别。第六段分析了HT4的得到上述理解的深层原因。

教育研究方法怎么规范(教育研究方法-访谈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