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孟尝君门客鸡鸣狗盗的故事,这次来聊聊,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

平原君赵胜非常喜欢辩才,而公孙龙也是一位哲学人才,正好符合他的口味,而一个人的出现却把公孙龙打到了谷底。

齐国学者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请他会一会公孙龙,和公孙龙论辩白马非马之说。邹衍拒绝说:“我不跟他辩!什么是辩呢?就是把事物分门别类,让它们类别分明,不相混淆;列出事物的不同序列,让它们不相紊乱;明白指出事物的意义和道理,让人们不要迷惑。辩论得胜的人,不会失去他所坚持的立场;辩论输了的人呢,也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如果是这样,那辩论就是有意义的。如果反过来,如果彼此以虚文敷衍,以饰辞装扮,用巧妙的比喻来偷换概念,把对方引入歧途,这就是伤害真正的大道。纠缠纷乱,争论不休,以先词穷为输,后闭嘴为胜,如此是非混淆,实在有伤君子之道;这样的辩论,我不屑于参与。”

邹衍这一番话,在座众人都叫好!平原君也被他说服。公孙龙就失宠了。

说实话我对哲学真的一点不感兴趣,甚至一窍不通,这里就引用一下别人对公孙龙的评价。

公孙龙的哲学思想,《淮南子》说,公孙龙"别同异,离坚白"。

他与惠施的"合同异"说正相反,完全脱离感性认识,只强调概念的逻辑分析,具有十分浓厚的形而上学特色。但在逻辑学上,他的贡献是值得重视的。

白马非马典故(公孙龙白马非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