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这个词诞生于古代,这就说明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到了清朝末年,我国的闭关锁国道路被西欧国家撬开,这时候国人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知。
实际上,在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地球是圆的这种说法,比如说隋唐时期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上就印有圆形的地球图案,只是受限于当时的天文技术,所以这个说法没有被公认。
而在元朝时期,一些西域进献的贡品已经存在地球仪了,这就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了。
如今,科技已经相当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图片。
其实不光地球是圆的,太阳,月亮也是圆的,甚至大部分的星体都是圆形的。
在夜晚,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星体,被我们称为星星,而宇宙中的大部分星体,都指的是恒星。
恒星都会发光发热,而且温度相当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阳
不过我们无法准确的测量太阳的温度,只能粗略的估算。据科学家研究,2000万℃的中心温度和6000℃的表面温度,导致太阳上不存在任何不存在任何物质,整个结构都是由气体组成的。
由于气体扩散方向以及范围都大致一样,加上万有引力的作用,就导致太阳成为了一个球体。
很多人对于万有引力一词并不陌生,它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到的,该书于1687年出版,其中清楚的阐述了万有引力的概念。
简单来说,万有引力就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与其质量乘体积相关的吸引力,大部分恒星之间都具有这个原理。
此外,自转也是星体为圆形的主要原因
太阳在自转,恒星也在自转,以这种方式旋转的恒星我们称之为旋转球体。要知道太阳的自转周期约25天,它会以2千米/秒的速度在赤道处自转,这样的速度,想不成为球体都难。
在成型之前,恒星不一定是圆的
最初的恒星可能不一定是圆的,有可能是方的,也有可能是多边形。
但是由于万有引力的缘故,恒星会把靠新它的大小物质都吸附在身上,平均填补在离核心最近的位置,再加上恒星自转的原因,变成圆形也就不足为奇了。
液体因自身的浓缩形成球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雨滴从天而降时,呈现在手中的时候,便是一个球形。
这其实是源自于一个基本法则,液体因自身引力缩成球体,因为只有缩成球体才能达到内部的引力平衡。
宇宙发生大爆炸后,所有恒星都是温度极高的液体球,在自身引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再结合自身的高速转动,自然就成为了球体。
星体并非是正圆形
其实任何星体都无法成为正圆形,因为星体越大,所聚集的各个方向的物质就越多,再加上所有物质之间都存在间隙,所以正圆只是理论上存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到的。
就算高速均匀的旋转,也无法成为正圆,因为恒星聚集的物质越多,星体的结构就会越复杂。
比如地球,有地幔,地核等等分层,有陆地有海洋,这些都是影响地球成为正圆的因素。
最关键的一点是恒星的自转方向是固定的,自转时就会产生惯性离星力,所以就会出现一边“甩力”的局面。
这就导致了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圆体。
同时数据也可以证明,地球的半长轴,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而地球的极半径为6356.8千米,扁率约为1/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