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妈陪嫁的袜子(鞋拔子那时姑娘们的陪嫁品)(1)

资料图

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最早时鞋拔子又叫“鞋拔”、“鞋溜子”等,把它放入鞋后跟,轻轻踩一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穿好鞋子,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卫生、方便。如今,旧时的鞋拔子已成了颇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近日,在沭阳市民杨鹤高家,记者就见到了两只古时的鞋拔子,杨鹤高给我们讲述了这两只鞋拔子的故事。

“瞧,这个黄铜做的小物件儿就是古代的鞋拔子了,你看它上窄下宽,上部为手把,顶端有眼可穿绳悬挂,下部为仿鞋跟形,向内稍凹有弧度。”在杨鹤高家,他拿着两只长约15厘米的鞋拔子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观察到,这两只鞋拔子的表面都很光滑,形状像牛舌一般,表明有图形和文字。一只画着植物图形的鞋拔子上刻着“苏省俞永兴造”;另一只画着翩翩起舞美女的鞋拔子上刻着“苏省胡万顺”的字样,虽然不知道是哪一年出产的,但满身的铜锈已经能看出这两只鞋拔子年代的久远了。

“我母亲是1896年出生的,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有120岁了,这两只分别是我母亲和长嫂用的,都是她们的陪嫁品,之前是谁用过就不晓得了。”杨鹤高说,他的母亲和长嫂都是“三寸金莲”,她们三四岁的时候就用白布裹脚,裹到十几岁骨头都变型了,五只脚趾只有大脚趾在上面,其余的全部压在了脚底下。因为脚面变高,所以穿鞋的时候摩擦力增大,鞋子非常紧特别不好穿,但有了鞋拔子穿鞋就变得很容易了。

据了解,古代民间都穿布鞋、绣花鞋,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用到鞋拔,同时还是姑娘出嫁不可缺少的陪嫁品。时至今日,随着鞋业的发展,已经很难见到老鞋拔的踪影,商店里能见到的也都是不锈钢和塑料压制的鞋拔子,偶尔有老鞋拔出现在古玩市场上,也都是满身铜锈、黑色包浆的皮壳,让人不识它的真面目。

“古时候的鞋拔子一般按着人的脚后跟形状设计制造,增大了受力面积,脚受到的压力也就变小,穿鞋时也就感觉舒适一些。”杨鹤高说,如今的鞋拔子一般都是长柄的,穿鞋时先把脚伸入鞋中,再用鞋拔紧贴着脚后跟竖直插入鞋中,然后脚后跟用力蹬入后,将鞋拔抽出就成,相较以前的鞋拔多了一份干脆利落,少了一份雅致趣味。

“我们家的这两只鞋拔子工艺比较简单,当时很多鞋拔子工艺复杂,现成都变身成了古董,工艺品了。”杨鹤高说,有的鞋拔子顶处雕刻成鹿首、佛首或是孔雀形状,寓意着吉祥如意;除了金属的,还有象牙的、玉的、牛角的、兽骨的等贵重材料的鞋拔子,大多数雕刻、镶嵌的造型都十分精美,是各类艺术品种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杨鹤高说,追溯民俗来说,“鞋”音谐“和谐”的“谐”,也有“邪恶”的“邪”之意,就“鞋拔子”自身发音来说,可以理解为“拔除邪恶”。民间作为“避邪”象征物件儿的“虎头鞋”,取意以“虎”驱邪、镇邪,连同缝制在那“虎头鞋”后跟上状如鞋拔子的“鞋靶儿”,就构成了以“虎”驱邪、镇邪的完整寓意。

民间俗语还用“鞋拔子脸”来形容一种造型不受看的脸型。但“鞋拔子”本身却并不难看,还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品。杨鹤高说,鞋拔子本是一个普通的提鞋物件,一个实用小工具,但是经过工匠们的精心打造,又承载了百姓寄托的“和谐”、“邪拔”、“提携”等多重寓意,已然成为一种妙趣横生的独特的民俗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