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写下了句号——东汉灭亡,三国时期的魏国宣告建立。此时,曹操已经去世,其子曹丕继位,成为魏文帝。这一交替的过程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是合法继承,有人却称之为篡位。

汉献帝是曹丕杀的还是曹操杀的(汉献帝是禅让还是曹丕篡位)(1)

因为曹丕在封禅台上,看着手捧玉玺准备让位的汉献帝对身边人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今日方知尧舜之事。那么,曹丕篡位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汉献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的著名更多的是用“憋屈”两字贯穿一生,而他的禅让又把他的憋屈推上了高潮。史学上对于他的禅让,存在着诸多看法;有学者认为,汉献帝的禅让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而作出的让步,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禅让本身涵盖了更多的政治意图。特别是,有人认为,禅让背后是曹丕的权谋之计,是曹丕篡位的策略之一。

汉献帝是曹丕杀的还是曹操杀的(汉献帝是禅让还是曹丕篡位)(2)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曹丕继位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

从公元196年他的父亲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开始,曹操就被各路诸侯骂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通过南征张绣、东灭吕布,又在官渡之战中灭袁绍,至此中国北方已基本上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此时的他威望与实力无人出其右;又因为他控制着汉献帝,代表着汉室正统,又笼络了一大批人才。

三国志中记载: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意思就是献帝特准曹操朝拜时,赞礼的人在旁唱导行礼时不直呼他的姓名,只称官职,入朝时不用小步快走,准许他佩剑穿鞋上殿,像当年刘邦对待萧何那样。

后汉献帝又为曹操加九锡,晋封魏王,至此,朝中大事,基本上都由曹操说了算,献帝彻底沦为他的橡皮图章,曹操的种种操作,为曹丕今后篡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正因为此,有人说曹丕篡位的说法并不准确,他们认为,当时的曹丕实际上继承的是曹操的天下,而不是汉献帝的天下,汉献帝虽名为天子,实际上已经没有人听命于他了。

也有人说曹丕实际就是篡位,因为不管汉献帝是不是有名无实也好,但名义上他还是大汉皇帝,通过逼迫手段让他禅让实际上就是篡位。

汉献帝是曹丕杀的还是曹操杀的(汉献帝是禅让还是曹丕篡位)(3)

写到最后,所谓禅让,不过是曹丕与汉献帝之间的一场政治戏,主角也罢,配角也罢,都不能撕掉那最后一点遮羞布。

曹丕需要通过禅让来堵住悠悠之口,汉献帝也必须借坡下驴,给自己找一个虽不体面但好歹有一个安稳的归宿。曹丕:今日方知尧舜之事(真相在大家心中应该有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