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的全称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68年,是中国话剧的代名词,也是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

北京人艺向来讲究戏比天大,再大的角在人艺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话剧演员,根本不能装大腕。现在的人艺还有着许多优秀的演员,比如濮存昕、冯远征、何冰、宋丹丹、吴刚、梁冠华等人。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1)

何冰、宋丹丹等人的名号不用多说,在影视剧方面,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梁冠华被人熟知不是因为出演话剧《茶馆》中的“王利发”,也不是《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而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2)

这句流行语并不是《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但却意外地让梁冠华走红。梁冠华不由得感慨,演了几十年的戏,还不如一句话带来的知名度高。

梁冠华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吴刚同样经历过。在没有出演《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一角,吴刚不为人知。若不是“达康书记”走红网络,恐怕很少有人会知道吴刚已经演了32年的话剧。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3)

演电视剧或者电影确实比演话剧成名来得快,但逐名逐利从来都不是演员的追求,至少那些优秀的话剧演员不是如此。

在流量明星当道、电影票房轻松上亿的时代,人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千元,这对于演员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在人艺演一辈子戏,可能还是默默无闻,而随便出演一部电影,可能就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4)

成名和利益对于演员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人们不再执着于人艺的“铁饭碗”,大荧屏总归是好的。有部分演员成名之后,不愿意弃人艺而去,在他们眼里,演话剧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传承,但这样的演员总归寥寥无几。

现在的演员对于人艺更多的是敬畏,很少再投入其中。出走人艺从来都不是新鲜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发生过,其中,还不乏人们熟悉的“老戏骨”巍子和江珊。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5)

何冰曾说过:“北京人艺就像家一样,这里是离表演真理最近的地方。”若是说人艺是“家”,那话剧演员就是“孩子”,而孩子长大了,总会有远走高飞的一天。成为“戏骨”就意味着要舍弃很多成名的机会,还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这不是谁都能坚持下去,也不是谁都有着强大的意志力。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6)

1989年,还没有从中戏毕业的巍子凭借话剧《桑树坪纪事》中“疯子”一角,斩获“梅花奖”。同年,巍子还靠着话剧《虎符》拿下“文化奖”。单论演话剧的天赋,巍子可谓是绝无仅有。

正是出演《桑树坪纪事》,巍子才有进入北京人艺的机会。当时,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看了巍子巍子的表演后,当即联系人艺导演林兆华,想让人艺向巍子发出加盟邀请。得知自己能进人艺,巍子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那一夜,他激动得睡不着觉。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7)

北京人艺是铁饭碗,还是艺术殿堂,是很多演员都想去的地方。巍子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人艺无疑引得别人羡慕。北京人艺开出的条件十分有诚意,不仅帮助巍子解决北京户口的问题,还给其分配房子,甚至将巍子的妻子调到人艺工作。

1991年,40集的电视剧《情满珠江》想让巍子出演,片酬是一集一千块。起初,人艺的领导并不同意巍子去演电视剧,看到巍子苦苦哀求,才批准其请假拍戏。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8)

戏拍完之后,巍子的心似乎就已经不在人艺。那时,人艺一个月的工资是150元,巍子拍一部戏就挣4万元,野心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哪怕巍子是国家一级演员,留在人艺可以不愁吃穿,还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但他还是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而巍子真正出走人艺的原因,也不是因为片酬,实在是觉得太憋屈。人艺的一部话剧要排好几个月,讲究精工出细活,巍子却感觉到很压抑。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9)

1993年,巍子出演的电影《天国逆子》要开机,而人艺的话剧《阮玲玉》也开始正式彩排。巍子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时要是请假去拍戏,人艺的领导绝对不会批准。脑子一热,巍子便直接主动辞职,单位都不去。

在巍子辞职的时候,很多人还劝说:“你有没有想过,你走了之后的一系列问题,但我们是事业单位,国家养着你。”巍子却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不会出问题,而且只要自己能挣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10)

看着巍子没有回头的意思,人艺的副院长也不想再挽留,直接批准巍子的辞职申请。告别人艺之后,巍子成为全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演员。哪怕不再是主角,要从小角色演起,“单飞”的巍子还是获得巨大的成功,毕竟,人要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除了巍子主动从辞职人艺辞职,江珊算是他的“前辈”。1987年,江珊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同班同学有徐帆、胡军、何冰。87届的中戏学生有着其特殊性,这是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人艺的“合办班”,算是人艺的“学员班”,毕业之后,人艺优先录用。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11)

北京人艺排练话剧《北京人》时,江珊就是“第二女主角”,大学毕业进人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江珊上大学期间,新加坡的一家唱片公司希望与她签约,这让江珊有点犹豫不决,因为人艺规定,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5年之内是不能出国。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终,江珊决定放弃人艺。同学陈小艺有点不敢相信,并说:“你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啊,去人艺多好!”在众人的劝阻之下,江珊还是走了。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12)

离开人艺,江珊也没能和唱片公司签约,因为对方希望她改名为“江丽娜”。江珊不想改名,就直接拒绝,开始四处找戏拍的日子。

直到1993年,江珊与王志文合作出演《过把瘾》,才彻底打响名气。后来,江珊回忆说:“《过把瘾》给我带来了很骄傲的成绩,使那么多人认识我,喜欢我,一直到现在。”

江珊北京人艺(老戏骨巍子江珊主动)(13)

江珊与巍子与人艺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终止,多年之后,他们又想起人艺。江珊还记得在人艺拍戏的日子,巍子则说:“人艺对我的影响是永远的,我觉得可以受用一辈子。”

时至今日,人艺还是那个人艺,不是死守传统,而是有那份孤傲。离开人艺的演员在影视界成了“老前辈”,都是响当当的角儿,但他们还是忘不了人艺的栽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