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江城注定是一个会给人无限惊喜和遐想的地方。中国大陆与15个国家接壤,其中不乏有一个县与两个国家接壤的情况,但用一座山峰就把三个国家交汇在一个点的只有江城的十层大山,因此十层大山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眼望三国的奇迹。
打开江城县历史,从东晋、南北朝至今,虽然名称发生过无数次变化,但这里依然如最初那样清澈澄莹,三江环绕的净地,古朴勤劳的人们,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间画卷。
江城县是真正多民族聚集地,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哈尼族等24个少数民族。多年以来,各少数民族间和睦团结,相互促进,共同为江城县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团拢古宴本是哈尼族人最高规格的贵宾宴和节庆宴,亭四周围放着十个竹凳,桌上放着的餐具也都是竹子做成的,竹碗、竹筷、竹杯样样俱全。这些场面宏大的竹亭与周围山上的翠竹交相辉映,俨然成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世外竹源”。
待各种菜肴摆定,细细看来,有个别是以前见过的。但更多的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更别说叫出它们的名字了。每一道菜都各具特色,且大部分都将色、香、味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效功能进行巧妙搭配。
这里到处是鲜艳的民族服装,到处是悠扬婉转的歌声。丢包场上,姑娘们个个浓妆艳抹,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色彩都穿在自己身上,乍一看,还以为是樱桃花开在山上。
丢包之时,未婚男女分别列阵各站一边,小姑娘便手握花包提绳轻甩几圈,再抛向小伙子。见荷包飞来,小伙子争相抢接,接住的自然欢呼雀跃,接不住的只感遗憾。小伙子得到香荷包以后,也仿效小姑娘的模样,轻甩几圈再掷出,让小姑娘抢接。
姑娘抛出的香包代表着姑娘的心。所以每当丢包活动到来之前,彝族姑娘们便买来花布、丝线、花边,缝制精美的荷包。彝族的荷包呈四角棱形,大小如拳,外皮用多色花布拼缝,内填树籽等物,夹杂香料,角上缀有丝线束或花边,结有一条一尺多长的提绳,供丢包时握绳甩掷。
又如丢包负重象征的是挑起沉甸甸的爱,据说彝族姑娘在寻求对象时。会特制一个大丢包并要求对方将之挑起,以此来试探对方的健康状况,如果达到她们的要求,她们便以身相许。
“一包看上你,三包一盒糖,五包脱裢褂,七包拉拉手,九包跟哥走”。寥寥数十字。就将江城人民的质朴和粗狂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勾起了人们对丢包的无限向往。
一年就只有这一次不受约束的鹊桥会,使他们置理性于不顾,倾诉衷肠,痛诉相思之苦。情到深处怨自消,情到深处难自拔。于是山坡上丛林间演绎着人间最真实最火热的男欢女爱。真所谓相思留藏平常日,激情共燃丢包时。
牛体彩绘是流传在中老越三国边地一带的文体艺术活动,也是这次丢包节最激动人心的亮点。这时展现在我眼前的情景真叫人难以置信。眼前的水牛都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品。
细看牛体,有的绘着中老越三国国旗。有的绘着界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有的变成了白质蓝鱼的青花瓷,有的变成了牛上有牛百牛图。
国际牛体彩绘大赛,就是用画笔和色彩斑斓的颜色,集丹青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在牛的身上绘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案,使动感与静态得以完美的结合,让艺术的思想在牛的身上散发出激情的光芒,使牛的精神和艺术的完美永驻我们的心田。
牛体彩绘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原来色彩斑斓的彩牛可以镇住老虎。村民们也纷纷效仿此法,随着这种方法的普遍采用,当地再也没有出现过老虎吃牛伤牛的事件。每年秋收结束。人们都会把耕牛画得五彩斑斓,在彩牛的周围载歌载舞,庆祝五谷丰登。
江城县就像是一杯清凉的米酒,入口微甜,让人微醉,细细品味,才知其中的魅力。驻于山巅,俯瞰江城,三江在这片土地蜿蜒,顺着河流的方向远望,是清远悠长的笛声还是飘渺虚无的雾障,只感觉,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江城县,一座风情小城,没有光怪陆离的浮华,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只是静卧于这古滇之国一隅,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去过江城的人都会惊异于这里的美好恬静,它像是穿越闷湿的热带雨林的精灵,带着异域空间的气息游走于祖国的西南边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