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年长的爷爷,也当过别人的孙子。所有的爸爸,都是当过儿子。李世民很厉害,他是大唐太宗文皇帝,他是天可汗,但是他也曾经当过儿皇帝。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日,李世民接受李渊册封,正式成为大唐太子。

武德九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在李世民当太子九天之后,李渊给宰相裴寂下诏说:“朕当加尊号太上皇。”

李世民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儿皇帝李世民的困境)(1)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渊的意思非常明确,劳资不玩了,二郎你要当皇帝就当吧。接下来就是一套“三让而诏不许”的标准程序,李世民假意推辞三次。李渊按照程序三次下诏令太子继位,父子俩假惺惺推让三次之后 ,李世民就登基称帝了。李世民当皇帝了,但是上面有个太上皇,他说来说去还是个儿皇帝。

李渊退位也不是说退就退的,他和李世民还是有一番交易。李渊退位的条件,就是保留他的一批老臣,以此来维系他的影响力。李世民为了顺利继位,只好答应让裴寂、宇文士及出任宰相。李渊留下的这批老臣子,除了萧瑀之外,大多数人都替李渊说话,对李世民的新政构成极大的麻烦。

李世民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儿皇帝李世民的困境)(2)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刚刚当上皇帝,就面临着极大的麻烦。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半个月,突厥颉利大可汗就打到了咸阳。大家都知道,咸阳距离长安的距离,也就是隔了一条渭水。突厥铁骑都打到了李世民的眼皮底下了,李世民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对突厥是战是和的话题。

以李靖和尉迟敬德等人为代表的武将们,都主张集合全部能用的兵马,与突厥人决一死战。以当时大唐的国力,在长安与突厥决战,就是打赢了,也是残阳如血惨胜如败。李世民知道,一旦与突厥决战,那些李建成系的地方部队,就会趁机起事,他的皇帝宝座就不一定坐得稳。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定与突厥人签订耻辱的城下之盟《便桥之盟》。

李世民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儿皇帝李世民的困境)(3)

李靖剧照,感谢原作者

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李世民用一个耻辱性的《便桥之盟》,换取了数年的时间。颉利大可汗回到大草原之后,李世民马上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新政。李世民首先裁撤了官员,并且利用这个机会,把太上皇系的官员排挤出了核心决策圈,还让天策府系的官员进入大唐中枢。

李世民还有一个新政,就是裁撤郡王爵位。李渊开国之初,大封亲戚为藩王。王爷多了,百姓要承担的租税就多。李世民一句“朕理天下,本为百姓,不欲劳百姓养己之亲也” ,就把几十个堂兄弟的爵位由郡王降为县公。此举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赢得了天下臣民和《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的一致好评。

李世民的新政,动了宗室王爷的蛋糕,引发了三场谋反案。一个是义安王李孝常谋反案,一个是皇叔李幼良谋反案,一个是燕郡王李艺谋反案。这三起谋反案,验证了李世民与突厥媾和的苦衷。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李世民逞一时之勇,在渭水边于突厥人血战到底。就算李世民惨胜了,他还有实力压得住李孝常、李幼良、李艺的谋反吗?

大家要知道,李孝常坐拥利州、李幼良坐拥凉州、李艺坐拥幽州,他们可都是有兵有粮的实力派郡王啊。一旦这三个人联手起兵造反,与突厥大战之后损兵折将的李世民,还能打的赢他们吗?李世民用一笔金银珠宝,把突厥人忽悠回去了。李世民腾出手来,把李孝常、李幼良、李艺各个击破,三个人都死翘翘了。

李世民解决了三个郡王的叛乱问题,接下来就是鼓励老百姓生孩子。李世民鼓励生育的手段,非常简单有效,就是每个新生儿给一百亩土地,并且免去新生儿成丁之前的人头税。李世民这一招非常奏效,既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又让流民们耕者有其田,使得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李世民的新政看上去很美,但是天公不作美。在李世民登基之初的头两年里,大唐朝发生了大规模的干旱,并且还伴随着蝗灾。接连而来的灾难,让大唐朝的粮食大面积绝收。此时的儿皇帝李世民,上有太上皇李渊掣肘,内有饿殍遍野,外有突厥虎视眈眈,他只能向突厥纳贡称臣。李世民没有办法,他只能一次又一次下大赦诏求雨。

李世民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儿皇帝李世民的困境)(4)

李幼良剧照,感谢原作者

武德九年到贞观二年之间,李世民的处境异常艰难。贞观三年,大唐朝虽然发生了局部的水灾,但是总体上还是风调雨顺。李世民把宰相裴寂赶出了朝廷,太上皇系势力,基本上被清除干净了。李世民还下发诏书,自塞外归来中国者,每人分田一百亩,并且免二年租税。那些因为隋末战乱离开故国的中原人民,纷纷回到祖国的怀抱。《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三年自塞外回国的人口,总计有一百二十万。

贞观四年,是李世民生命中最巅峰的一年。这一年的大唐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斗米才卖几文钱。与之相比,在李世民刚刚登基的贞观元年,一斗米的价钱是一匹绢,比贞观四年贵了几十倍。百姓吃饱了饭,犯罪率就大大降低了,这一年整个大唐朝的死刑犯才二十九个人。

李世民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儿皇帝李世民的困境)(5)

李世民雕像,感谢原作者

还是在贞观四年,李世民的大军征服了东突厥,活捉了颉利大可汗。李渊向突厥称臣的耻辱和李世民便桥之上称臣纳贡的耻辱,都被这一场胜利冲得烟消云散。李世民携大胜突厥之威,召四方藩夷朝贡。四方藩夷上尊号曰“天可汗”。太上皇李渊目睹此情此景,感慨万千地说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太上皇李渊地这句话,是对儿皇帝李世民的肯定。儿皇帝李世民在登基之初,经历便桥称臣纳贡的耻辱,经历饿殍遍野的困境,好在他挺过来。万事开头难,风雨过后才有彩虹,这句话用在登基之初的儿皇帝李世民身上,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