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在第十一届金砖国家工会论坛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争做新时代的劳模工匠)

如何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在第十一届金砖国家工会论坛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争做新时代的劳模工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郭 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郭锐,是中国中车的一名高铁工人,同时也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名新生。今天能作为劳模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争做新时代的劳模工匠》。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我的祖辈、父辈都是铁路职工,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对制造火车充满了向往。技术学校毕业后我走进了有着122年历史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了一名从事内燃机车生产制造的技术工人。从新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八一”号开始,到现在的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几代四方人在机车车辆的发展进程中一步步走来,共同肩负着“为祖国造最好的车”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在家庭的熏陶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感召下,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好工人的初心。在工厂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中我踏实肯干、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经常吃在厂里、住在厂里。别人学不会的技能我必须要学会,别人掌握不了的原理我也必须要掌握,遇到技术难题更是解决不了绝不罢休。我对自己的要求始终都是“做就做最好”,“争就争第一”。正是凭着这股子韧劲、闯劲和拼劲,我一步步实现了技能成才的梦想。从一名技校毕业的中级工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再成为首席技师,直到现在的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

二十多年来,我不仅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而且亲身参与了从“绿皮车”到“和谐号”的转型,再到“复兴号”的飞跃,能成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中国中车在经营发展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创新工作室平台。以我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各类创新攻关、技能提升、带徒传技等活动,如今工作室已成为我们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制定实施方案的“作战部”,成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的“练兵场”。我也先后独创10项行业先进操作法,完成4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授权国家专利19项,发表论文24篇,培养技师、高级技师27人。多项创新成果获得青岛市、山东省、中国中车级表彰奖励。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劳动模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对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关爱技能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可以说,我们技术工人赶上了好时代,一个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的“新时代”。而我要做的,就是要秉承“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先进的操作法和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我以全国劳模的身份来到这里,是党和工会组织对劳模群体的一种褒奖,更是对劳模群体做出新贡献、建功新时代的一种肯定。

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求我们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也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劳动模范不仅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更要坚决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时时刻刻发挥好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学习”之心,坚守“匠人”初心,坚守“感恩”之心,以“创新有我、创造有我、奋斗有我”的精神,带动身边更多的产业工人学技术、练技能、强本领,争做新时代的劳模工匠!

责任编辑: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