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2014年的电影《亲爱的》,全片两小时零八分,情感切实,剧情饱满,演员真诚,没有一个场景舍得放倍速,不知从哪一个节点开始泪流满面,到最后不能自已。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1)

这部电影由陈可辛执导,黄渤、赵薇、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虽然题材是打拐,但主要讲述的是父母在丢失孩子之后的生活,寻找孩子的痛苦和艰难,并没有提及对人贩子的处理。

赵薇凭借该片入围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奖,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取材来自真实事件

《亲爱的》所选题材并不是普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但导演抓住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理和身份。毕竟活在这世上,不是为人父母,就是为人子女。这样的身份,更容易让观众站在电影人物的角度思考,接受故事的牵引。

第一次看《亲爱的》是在影院,没有事先了解剧情,看完才知道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真实的社会事件为原型。后来院线下映,可以在手机上播放,却没有二刷的勇气。

这次重看《亲爱的》,源于网络上的寻子事件。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2)

在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中,一条寻子成功的新闻慢慢爬上热搜。这段时间看过太多生离死别,被拐15年的孩子与家人团聚的事情,让人们在不易的人生中拼凑幸运。

申军良已抵达广州认亲”,“申军良考虑对申聪养父母提起诉讼”,“申军良首次透露认亲过程”,“申军良为儿子改名”等等新闻,网友们一条一条追下来,无意探索他的私生活,更多的是想要给他送去祝福,想要在压抑得疫情期间获得一丝温暖,想要恭喜他终于寻得结果。

现实中,15年的时间,1岁孩童已经成长为16岁少年。电影《亲爱的》中,丢失孩子的田文军用了两年的时间找到孩子,但这两年已经把他和鲁晓娟折磨的生不如死,可想而知申军良这15年过的什么日子。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3)

前几天看到一段视频,《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和他的儿子孙卓,2007年10月9日,孙海洋4岁儿子孙卓在深圳被拐,至今已经持续寻子13年,仍无下落

他在儿子被拐5年后,不忍回家看到父母渴望的眼神,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每一个新年伊始,他都会想,今年最好把孙卓找到。

采访中他说了一句话:“我有时候甚至想,我不来深圳就好了”,看到这里,只觉这位父亲的无力,一瞬间五味杂陈。

关于打拐题材的电影不在少数,华仔的《失孤》也算之一。与华仔的失孤不同,《亲爱的》2年找到孩子,《失孤》中刘德华找了15年都没能找到。

现实生活中,丢失孩子的父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找到孩子实属幸运,更多的父母看不到尽头和结果,只能日复一日的寻找和等待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4)

在寻子中,体会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

《创3》中,蔡徐坤对学员们拍手说: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出自《亲爱的》,算是一个催泪情节,很多丢失孩子的家长一起建立互助会,互相打气。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5)

看到这一场景时,心酸至极。明明那些动作很幼稚,身为成年人的父母也只有哄孩子的时候才会展露那样的一面。但他们的孩子丢了,没有互相鼓励,没有一个精神支撑,他们很难坚持下去,很难正常生活。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吃猴脑’,最开始在电影院只觉得害怕,没能深思背后的含义。这次看完,觉得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可贵。

没有丢孩子之前,他没有意识到每一条生命的可贵,不明白要抱以敬畏。丢了孩子之后,才发觉自己之前的残忍,开始吃素,开始参加放生活动,开始对生命抱以敬畏,行善积德。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回到自己身边。

张译饰演的韩德忠与黄渤饰演的申军良不同,申军良找到了孩子,而韩德忠一直没能得到一个结果。

电影最后有一幕,韩总往外走时,给了一个小孩镜头,跟韩总几分相似,看了韩总一眼。也许那个孩子就是韩总的孩子,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即使近在眼前,随着记忆流失,孩子已经认不出父母,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也认不出孩子,终究远在天边

《亲爱的》这部影片具有现实意义,又兼具艺术美感,黄渤和赵薇也是难得一遇的好演员,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每个父母的坚持,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和思念。让人们思考,一个孩子能够在父母身边平安长大,要花费多少心力。

人物塑造真实,引起观众共鸣,给足思考留白

喜剧常客黄渤在《亲爱的》中出演苦情戏,没有丝毫出戏的感觉,仿佛他就是丢失孩子的父亲。他在桥上的纵身一跃,在楼梯转角无法抑制的哭泣,让观众深切的感受着影片中田文军丢失孩子之后的无奈,悲伤和愤怒。

鲁晓娟在参加寻子会时,沉默后的爆发:“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她嘴唇颤抖,面色苍白,缓缓蹲下,让人们感受着她的悲怆。孩子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从她手里丢失,无疑带给她巨大的折磨。她无法直面自己犯下的错误。

她在派出所中拳打田文军,在看到田文军在楼梯转角抽泣时候的了然。他们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到那种,像是被人扼住喉咙,却寻找不到力量何处而来的悲哀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鹏鹏,但他们的得到意味着另外一个家庭的失去。

赵薇饰演的农村妇女,同时失去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都不是亲生,但她对孩子已经有了感情。她获释之后去了深圳,想要收养那个她从两个月便开始养的女孩,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不惜卖掉田地。但最后的结果是她怀孕了。

这样的结局让人很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世事无常。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田文军收养小女孩和鹏鹏一起生活,可能是最合适的结局。

开篇的空镜头拍摄了一团乱如麻的线,与最终结局的无解相呼应。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是赵薇还是黄渤,对孩子的爱同样深切,但阴差阳错的事情把他们逼到一个又一个的岔路口,不得不做出选择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6)

“你们报纸连条狗都报,为什么不报我儿子?”,“法律总比人重要吧!”,“我个人很同情你们,但规定就是规定。”听到这些话时,心一抽一抽的难过,以为已经习惯了这个世故的社会,但在电影中直面时,甚觉压抑。

明明丢失孩子已经快要压垮他们,但他们还要面对不解疾苦的法官,刻板教条的制度。这些事情与黄渤和赵薇的心急如焚相比,愈发觉得规章的冷漠和机械。

回味时,发现电影在部分细节处理的略显仓促,但给人性思考足够留白,深入浅出的感受着陈可辛导演的社会责任感,抛开故事本身叙述的拐卖儿童问题不说,当中曝光的相关单位办事不利,相互推诿情况,能够过审实属不易。

《亲爱的》没有刻意催泪,却重击内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对爱的力量的真实表达,。从小孩丢失,到回家的坎坷,给世人的警示。愿每一对父母都不必经历骨肉分离,剜心之苦。

结语

看采访时,发现一件趣事。影片名称原本定为《亲爱的小孩》,后更名为《亲爱的》。

原因是,很多人对《亲爱的小孩》简称《小孩》,会让人以为这是个儿童片,再加上大家在剧组里拍戏每天都互称亲爱的,也因此决定省略片名。

赵薇补充道:如今的片名更加大气,而且影片中小孩戏没有大人戏多,大人唱主角,孩子是隐藏在影片里的。

黄渤则以他的方式总结说:因为小孩丢了,所以只剩下亲爱的了

祝孙海洋的孩子能够早日寻得,愿每一个分割的家庭能早日团聚,望一个悲剧的结束,不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爱而不得(得与失中发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7)

我是@盈顾,众生皆苦,盈余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