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泡茶球(这些球艺好时髦)(1)

■健身功气球

根据本报上周的微调查显示,46.7%的老年人夏季主要锻炼方式是散步或跑步,也有31.1%的老年人选择其他锻炼方式,比如太极拳、柔力球、地掷球等。

近年来,市老体协开展并推广了不少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这些项目是什么?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哪些人群参与?如果想报名到哪里找“组织”?本报就此走访了市老年体育协会相关部门,今天为您介绍其中主要的几项活动。

文/记者 林珊

见习记者 廖可 实习生 苏冬梅

图/刘东华 漫画/小牛

健身功气球

搓旋绕转胶皮球 肩腰背臂都舒展

进展:年底有场千人展示,每支参赛队伍男性要占三成以上

■运动效果 缓解肩颈疲劳、腰肌劳损,增强腰背力量,疏通经络气血,减少腹部赘肉。

■适合人群 男女老少皆宜。

■练习周期 学会简单动作三五天即可,学会表演套路和动作需个把月。

说起健身功气球(右上图),69岁的江耀明就十分兴奋。他不仅健身功气球练得好,还负责这项运动的推广工作。他说,年底厦门将举行一次千人健身功气球表演赛。

江耀明说,2009年市老体协从外地请来教练,组建了第一支健身功气球骨干队伍,约40名队员,他就是其中之一。上个月,市老体协在岛内和海沧分别开展了两期培训班,骨干队伍由原先的40人一下子扩充到八九百号人。

据市老体协秘书长陈雅清介绍,为了鼓励更多“老大爷”参与这一健身项目,他们要求,参与展示表演的队伍,男性要占30%以上,超过的予以奖励。

65岁的林绍谈也是首批骨干之一,他的太极拳功底不错,因此入选“推广先锋队”。

为了推广这项运动,林绍谈几乎球不离身,走到哪带到哪。在公交车上,有人好奇他手上的球是干什么用的,他就会趁机宣传健身功气球。有一次他当场玩起了球,惹得几个小学生跃跃欲试。

“这项运动,男女老少都喜欢。”林绍谈说,老体协最近录制教学视频,他也参与表演了。

诀窍

气沉丹田,用腰的力量带动球转

“刚开始练健身功气球,手臂很容易酸疼。”林绍谈说,初学者一般都无法真正领悟健身功气球的要领,只是单纯用手臂转球。“真正领会了健身功气球,就会气沉丹田,用腰的力量带动球转。”他说,练了几年才有所领悟,健身功气球属于静心养生的运动,想要练好,得做到人球合一。

健身功气球

2009年由厦门市老体协从外地引进,在陈映池开创的“悠然太极球”基础上加以改进。将一个篮球大小的胶皮球作为锻炼工具,通过搓、旋、绕、转四种气功技法,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以腰催肩、以肩带臂带动球的运转。详细步骤包括行步转球、行步反转、旋球、反旋球、搓球、侧搓球、龙盘柱、海狮顶球8种基础技法。

高颜值泡茶球(这些球艺好时髦)(2)

可乐球健身操

提着带子踢足球 手脚脑眼动起来

进展:今年4月厦门正式推广,全省代表队将来展示交流

■运动效果 有效调动腿脚、手臂、头颈、腰椎及身体各部位,手、脚、脑、眼都动起来,提高全身动作协调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适合人群 老少皆宜。

■练习周期 学会只需两三天,学好至少得三个月。

可乐球在厦门是项新兴运动,去年省老体协举办了可乐球健身操培训,思明区老体协健身舞蹈俱乐部的主任郑琪和秘书长黄国丽都参加了。今年4月正式在厦门推广后,他们担任教练,组织各单位、街道的老年骨干进行培训,由他们再发展新成员。

63岁的李顺来是第一期培训学员。他有舞蹈基础,身体协调性比较好,学得也比别人快,但刚开始学的时候控制不好踢球的力度,球乱飞,两条绳子总是缠在一起。为了练好球,他把自家客厅当球场,每天至少练两小时,两个月下来,他的可乐球越踢越好,6月份还参加了第五届厦门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健身艺术专场演出。

现在,他组建了卫生系统的可乐球队培训队员。目前有队员近40人,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也参加。李顺来一个个动作教,一个下午只能教两个动作,有时还要利用休息时间额外“补课”。他说,玩可乐球要手脚配合,脑子里还得想着下一个动作,“玩这个,感觉比以前更精神了”。

据介绍,全省将在厦门搞一场交流展示,我市准备组队参加,欢迎男性参加。

诀窍

拿捏好轻重,平心静气地踢

郑琪说,可乐球简单易学,学会踢只需要两三天,不过要踢得好最少得练三个月。“对初学者来说,学会控球是关键。踢重了,球容易飞;踢轻了,又踢不到位。”郑琪说,刚开始学要有耐心,平心静气地玩球。

可乐球

又称为可乐健身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健身休闲球类运动。将小足球连接带子,带子从中间分为两股,双手控制绳子踢出各种姿势,有正踢、横脚、抬腿、甩球、拍球、拨球、绕腿、环绕等动作。

高颜值泡茶球(这些球艺好时髦)(3)

柔力球

像网球但球不落地 绕翻抛接真练脑

进展:今年4月开始推广,学会需要一个星期

■运动效果 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加速血流,增进肺泡换气功能。

■适合人群 男女老少皆宜。

■练习周期 学会一个星期,学精需个把月。

虽然柔力球在厦门才刚开始推广,但它的历史可不短,市柔力球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田铮从14年前开始接触柔力球,已参加过8次全国老年人柔力球比赛。

田铮说,柔力球看起来和羽毛球、网球差不多,其实完全不同。首先球拍的构造就不一样,柔力球像网球,但球拍的击球面不是网状而是薄布状,打球的时候球不能落地。

“柔力球打起来可不简单,刚开始只能捡球,一个动作要练好几遍。”田铮说,目前正在培训40名骨干,由他们发展队员。

“柔力球可以开发左右脑,把视觉、听觉、思维等都调动起来,非常有利健康。”田铮说,有个朋友患肩周炎,练了柔力球,这些老毛病慢慢就好了。海沧的一名学员原先被查出脂肪肝,练习柔力球之后病情也得到改善。“我自己有颈椎病,以前上班坐得太久,长期没运动,一直不见好转,自从练柔力球,打着打着颈椎就好了。”田铮说。

诀窍

空拍先练姿势,力道来自于脚下

田铮说,柔力球融入了太极的精髓,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引进合出、借力打力、顺敌之势、化敌之力。“初学者要懂得,人的力道来自于脚下,由脚传至腰,由腰支配臂,由臂掌控球拍与球,从脚到球力量合为一体。”田铮说,一般情况下会让初学者拿着空拍练习姿势,再练习托球。

柔力球

今年4月市老体协开始在厦门推广,运动者手持特制的拍子,拍框内有一个能起缓冲作用、带风孔的橡胶软面,通过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将球抛来抛去。可以二人对抛、单人独练、多人互传或隔网竞技,集健身、娱乐、表演和竞技为一体。基本套路包括左右绕翻、头上平线、正反绕翻、平侧旋转、正反抛翻、身后抛接、弓步绕翻、八字绕环等。

持杖健走

拉压推送夹杖走 手脚关节灵活了

进展:越来越多老人学习,今年重阳节将举行千人持杖健走活动

■运动效果 借助两支手杖,使人在行走中实现四肢同时参与运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脏病。

■适合人群 男女老少皆宜。

■练习周期 学会半小时,学精需3个月,要达到理想效果则要持之以恒。

75岁的李昌欣是福建持杖健走第一人,现任市越野行走专委会秘书长。

李昌欣曾去山东威海、广西南宁等地参加过教练员培训,回来后培训了200多名骨干。“我觉得持杖健走非常适合老年人,安全系数高,容易学,又能让全身肌肉运动起来。”

李昌欣说,现在持杖健走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年重阳节将举行千人持杖健走活动。

张中原是翔安东园社区持杖健走队的成员,他坚持每天锻炼,还带动老伴张加齐一起运动。

刚开始,他们觉得动作挺难,经常学了就忘。不过两人都不想放弃,每天晚上8点夫妻结伴到社区参加持杖健走活动,平时在家各自拿着手杖练习。

张中原说,他长期患有哮喘,持杖健走练了三个月,明显感觉到哮喘没那么严重了。他的老伴张加齐走路有点驼背,有一天邻居看到她,夸她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好很多,背也不驼了。

年近七旬的蔡清培多年前就参加持杖健走活动,他说,现在手和脚各关节都比以前灵活多了。他每天早上坚持到家门口的学校操场上持杖健走,晚上则当教练,教那些想学的新学员。

诀窍

拉时与肚脐持平,压时手臂要用力

李昌欣说,持杖健走要记住4个关键动作,即拉、压、推、送。

具体为,手杖保持45度向后,不能握着,要用两手夹住。拉的时候与肚脐位置持平,压的时候手臂要用力,送的时候送到髋关节后面。学会简单的持杖健走只要半小时,但比赛加入了健身操、单人操,还融入800米接力及3公里野外行走,想要学会这些套路至少得3个月。

持杖健走

持杖健走也叫越野行走,是最有效的有氧代谢运动方式之一。这项运动起源于芬兰,最早来源于滑雪运动,简便易学、四季皆宜。

●气排球

这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主要特点是球质软、球体大、球网低、场地小等,气排球由于运动适量、不激烈,男女都可以混合进场参与,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进行强身健体活动。

●门球

这是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击打球穿过铁门的室球类游戏,又称槌球。规则规定依次使球通过球门,撞击终点柱,完成比赛。因占地少、花费省、很安全,且技术简单、比赛时间短,运动量也不大,可以激发脑力、促进身心,是目前最经济实惠、老少皆宜的运动。

●地掷球

这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体育项目。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赛,是娱乐性与竞技性、脑力活动和体力锻炼相结合的高雅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