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一条小河把高桥镇分为南北两边。因为小河的名字叫界滨,所以,小河两边的高桥镇分别叫做滨北和滨南。
滨南属于上海县管辖。
滨南有几户姓杜的人家,其中有一人叫杜文清。
尽管杜文清精明能干,但是,时世不济,杜文清依然家贫如洗。
杜文清兄弟二人只有三间草房,中间是公用的堂屋,兄弟二人各住两端的一间卧房。
为了生活,杜文清将妻子朱氏留在高桥滨南家中,自己只身到三十里外的杨树浦谋生。
一、杜月生出世
到了杨树浦,杜文清凭借聪明伶俐,在码头上当“杆子手”,为海关衙门打打杂。
辛辛苦苦,有了几个存款之后,杜文清与好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杂货店,兼营卖米。
杂货店临街房屋是店铺,后面的房子做仓库和卧室。
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的夹缝中,杜文清的杂货店勉强能够存活。
杜文清给家里的接济很少,妻子朱氏在高桥镇给人家洗衣服,依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
1888年,农历七月半,就是农村的鬼节。
那天晚上,杜文清家的东头卧房里,传出女人痛不欲生的呻吟。
一会儿之后,昏暗的灯光中,接生婆面露喜色,告诉躺着的女人:是一个带把的——男孩。
虽然很痛苦,但是,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是流露在朱氏的脸上。
朱氏对接生婆说:
如果遇到有人到杨树浦,请转告他爹,叫他把孩子取个名。
当获悉儿子出世了,杜文清十分兴奋,头脑中总是萦绕着七月半晚上、悬挂在天空的那轮明月,于是,心生灵感,就给儿子取名叫“月生”。
后来,章太炎为他改名杜月笙。
杜文清希望儿子未来生活能够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杜文清的现实生活却是残残缺缺的。
二、母亲撒手人寰
杜月生出世后,上海地区天灾人祸、连年不断。
第二年,春天刚刚过去,便连续不断出现50天阴雨。
高桥镇一带发生瘟疫,因病而死的人横卧街头。
朱氏带着杜月生,无法生活,只得怀抱婴儿,徒步赶到30里外的杨树浦,投奔丈夫杜文清。
虽然杨树浦比高桥镇繁荣一些,但是,通货膨胀十分厉害。
由于物价飞涨,杜文清的杂货店本小利微,勉强度日。
尽管杂货店兼营大米,但是,杜文清一家却常常无米下锅。
朱氏是个有心之人。
她发现杨树浦有的纱厂招收女工,便自己找到申星纱厂,进厂打工。
杜文清不同意朱氏进厂打工,因为朱氏身体一向不好、杜月生幼小、而且朱氏又有身孕。
但是,存活比脸面更加重要,残酷的现实面前,杜文清不得不同意朱氏的做法。
那个时候的上海纱厂,工作条件无比恶劣,纱厂女工都被当成“猪猡”。
朱氏拼着顽强的毅力,在纱厂艰难打拼,几个月后已经骨瘦如柴。
1890年夏天,杨树浦发生霍乱,杜文清杂货店里经常燃烧艾蒿烟熏驱毒。
就在这时,朱氏产下第二个小孩,是个女孩。
由于失血过多、身体虚弱,朱氏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人世。
三、田埂安妻,女儿送人
残酷的现实,将壮年的杜文清打击得稀里糊涂,他欲哭无泪。
杜文清倾尽家产,购买了一口最便宜的棺材,将朱氏安放进去。
他雇人把朱氏的棺材抬回高桥镇,自己抱着杜月生跟到高桥镇。
再也无钱雇人下葬,杜文清将朱氏的棺材,安置在离自己家房屋不远的一条田埂上,抱来稻草铺盖到棺材上面,以防日晒雨淋。
回到杨树浦,望着一双儿女,杜文清眼泪止不住流淌。
逝者已去,活着要过。
杜文清用米糊喂养嗷嗷待哺的小女儿。
生活将杜文清折磨得筋疲力尽,死去活来。
一个朋友找到杜文清,说是有位杭州商人希望抱养一个女孩。
把女儿送给别人,总比放在自己身边饿死要好,杜文清咬紧牙关、忍痛割爱,把女儿送给了商人。
发迹之后的杜月笙,虽然传说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到死也没有找到妹妹。
四、父亲因病去世
杜文清带着儿子杜月生,生活免不了陷入混乱不堪。
就在杜月生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杜文清将一位年轻的张氏带进家中。
张氏心地善良,她把杜月笙当成自己生的孩子,精心照顾和料理。
虽然继母很好,但是,生活的艰难没有改观。
杜月笙虚岁5岁那年,杨树浦一带几个月没有下雨,农民几乎颗粒无收,饥民流浪、抢米风潮不断。
杜文清为了养活妻儿,到处找米。由于劳累过度,杜文清终于支撑不住、大病不起。
1892年,农历12月初九,气温低到令人害怕,杜文清丢下幼子弱妻,离开人世。
杜月笙挚爱的母亲父亲先后走了,留下了只能依靠继母的杜月笙。
五、继母十分善良,后来却无影无踪
虚岁5岁的杜月笙根本不知道如何料理父亲的后事,都是张氏一手操持,买了一口廉价的棺材,将杜文清安置到朱氏的棺材旁边,也是用稻草盖上。
本想把杜月笙送人或者带到外面丢掉,可是,看到杜月笙爱恋的目光,张氏不忍心抛开杜月笙。
张氏带着杜月笙,继续在杨树浦经营杂货店,孤儿寡母的生活有多难,可想而知。
有一些人,看见杜月笙家无依无靠的,便想欺负张氏。张氏赊欠的账款有的要不回来,杂货店无法为继。
张氏带着杜月笙又回到高桥镇。
张氏开点荒地、帮他人洗洗衣服,加上盘出杂货店的那点资金,勉强维持两人生活。
头几个月,张氏花点学费,让杜月笙去读私塾。
每次看见父亲母亲那两具浮在田埂上的棺材,杜月笙都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
半年后,又一个打击悄悄降临,再次把杜月笙放置到举目无亲的孤苦境地。
1895年5月,张氏出去赶集。杜月笙一个人在家。
杜月笙盼着母亲回家,可是,几天过去了,张氏也没有回家。
继母张氏从此无影无踪。
杜月笙面对的就是家徒四壁,所有的苦难必须自己一个人扛起。
杜月笙将何去何从?
图片选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