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血祭》康家围棋三易主:云子中的至宝,白如和阗玉,黑似徽州墨。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

在渔火点点、星月满天的洞庭湖面上,在安谧狭窄、微微晃动的船舱里,康福将从来不对外人言的祖传之宝的来历告诉了曾国藩。

一、围棋子的第一个主人:崇祯帝东宫田娘娘。

崇祯帝东宫田娘娘房中的宝贝、云子中的至宝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2)

祯帝东宫田娘娘是崇祯爷最宠爱的妃子,不仅国色天香,更兼冰雪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绝,后宫佳丽无一人可及。崇祯爷待她,远胜过正宫周后。偏偏崇祯爷坐江山十七年,无一日安宁。皇爷宵衣旰食,勤于政事,没有多少娱乐的时间。田娘娘深知皇爷肩上担子的沉重,遇到皇爷驾幸东宫时,田娘娘总是百般殷勤,想尽法子让他宽心一会儿。崇祯爷爱下围棋,田娘娘陪他下。论棋艺,皇爷自然不及田娘娘,但田娘娘每次都不露痕迹地有意让皇爷取胜。宫中苦无好棋子,田娘娘就叫她的父亲田弘遇去设法谋一副好棋子来。田弘遇派他的儿子到了云南永昌府。”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3)

云南永昌府出的棋子,世称云子,工精艺绝,历来誉满海内。也是田娘娘这番心意感动了天地,这一年,永昌府东北三十里外的金鸡山里,挖出两块千年难遇的好石头:一块纯白,无半点瑕疵;一块乌黑,无丝毫杂质。知府为讨好田国丈,亲自选派最好的窑工,不惜工本,烧制一盒围棋子。棋子烧好后,谁见谁叫绝。这盒棋子比其他所有的云子都显得更古朴浑厚,色泽分外的纯净柔和,白的胜过和阗玉,黑的极似徽州墨,更兼质地坚实,落盘声铿锵悦耳,拿在手里,冬温夏凉,有一股说不出的舒服之感。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4)

田弘遇重重地赏了永昌知府,又叫专为宫中做器具的工匠做了一个精巧的盒子,遂献给崇祯帝。皇爷很是喜欢,就把这副棋子放在田娘娘宫中。从那以后,皇爷到田娘娘宫中的次数更多了。皇爷对田娘娘的宠爱,令周后、西宫袁娘娘和后宫所有妃子们嫉妒;田弘遇也仗着女儿而显赫京师。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5)

有一天,皇爷高兴,和田娘娘下完棋后,还在盒子底板上亲自写了几句话。”纽公公把盒子倒转过来,康慎见上面写着:“君子以之游神,先达以之安思,尽有戏之要道,穷情理之奥秘。右录梁武帝《围棋赋》。崇祯十二年冬。”

二、围棋子的第二个主人:纽序轩-服侍东宫田娘娘的太监

纽序轩受田娘娘的影响,酷爱围棋。田娘娘也常讲棋艺,为讨娘娘喜欢,纽序轩就拼命地学,并偷偷地拜当时京中名弈瘸子郎三为师,因而棋艺也慢慢提高了。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6)

后来李闯王带兵打进北京,崇祯帝命周后等人自尽后,自己也吊死煤山。宫中一片混乱,大家各自逃命,纽序轩也收拾衣服出宫,路过田娘娘旧宫,见这盒围棋和那本《古棋谱》放在窗台边。那时,大家眼里只有金银财宝,谁都不要这些东西。纽序轩便顺手将这盒围棋和《古棋谱》塞进包袱,回到了老家。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7)

于是纽序轩就成了围棋子的第二个主人;《古棋谱》所载棋谱并不多,

打头一篇是尧帝教丹朱弈棋局图,接下是文王拘羑里自弈棋局图、管仲与桓公对弈棋局图、庄周与惠施对弈棋局图、范蠡与西施对弈棋局图、李斯与韩非对弈棋局图、张良与陈平对弈棋局图、孔明与周瑜对弈棋局图,等等

三、围棋子的第三个主人:康慎。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8)

那还是康熙初年的时候,康福的先祖康慎赴京会试。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来到了直隶安肃县地面一座古庙边,准备进庙稍避风雪。康慎刚要推开庙门,却突然发现门边雪堆里躺着一个人,这人差不多已全被雪掩埋了。康慎大吃一惊,急忙弯下腰来,将手放在此人的鼻孔边,感觉到尚有一丝气在冒出。他把这人身上的雪扫开,双手将人抱进庙里。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9)

康福的先祖康慎救下的这个人就是逃难的纽序轩-服侍东宫田娘娘的太监;得知纽序轩的身份后,康慎请纽序轩讲点前明皇宫轶事,纽公公很兴奋,一边喝酒喝糊糊,一边和康慎从洪武帝扯到崇祯帝,又细说了崇祯帝的周后、田妃、袁妃之间争宠吃醋的故事,并极有兴趣地谈起宫女和太监如何结菜户的事。这些宫中秘闻,使康慎大饱耳福。直到深夜,康慎才在纽公公的炕上睡下。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0)

次日上午,康慎醒来时,只见纽公公正坐在灶边生火,手里拿着一本书,康慎拿起《古棋谱》来翻看。书中的棋局名称,康慎大部分没有听说过,见过的几个棋局图,又与平日的围法大相径庭。这真是本奇书!康慎如获至宝,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1)

午后,纽公公回来。吃完饭后,二人对弈。康慎一向以善弈在朋辈中出名,谁知连下三局,局局败北。纽公公下子出神入化,常常一子落盘,使康慎目瞪口呆,很久想不出一个对子。三局下来,康慎自知棋艺与纽公公相比,有天壤之别。于是他整整衣冠,离开坐席,双膝跪在纽公公面前,说:“公公,您的棋艺非人世间所有。如果您认为康慎尚可教化的话,就请受此一拜,收下我这个徒弟。康慎宁愿不要功名,今生就住在此庙内,侍奉公公,钻研棋艺。”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2)

纽公公哈哈大笑,一把扶起康慎,快乐地说:“相公何须如此郑重。想我纽序轩乃天地间一废人,空有围棋绝艺,却不能养活一身。相公若真要弃功名而专研棋艺,那我倒不敢与你谈棋了。”纽序轩收敛笑容,变得庄重起来,“然相公此语,却使纽某大为感动。几局棋后,我已知相公根底不浅,思路灵活,只要稍加指点,有三五个月,便可胜过纽某。况且相公乃我之救命恩人,我昨夜自思一夜,惭愧无法报谢,故今早拿出棋书来,以察相公是否有兴趣。既然如此,那我就将平生所知,全部告诉相公。此去京师不过三百里,只有五天的路程,离试期尚有两个多月,相公在我这儿住一个月,估计尚不会误事。”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3)

从那天起,康慎便虚心拜纽公公为师,以《古棋谱》为课本,苦学各种棋局,果然棋艺日进,半个月后便脱离流俗,进入一种全新境界。康慎心中好不欢喜。

转眼一个月已到。次日早晨,康慎就要告别纽公公,启程进京了。这天夜晚,纽公公捧出一盒围棋放在桌上,对康慎说:“这是一盒我珍藏二十多年的围棋子,现在送给相公,作为我们之间这段难忘日子的纪念。”

康慎激动地接过紫檀木盒,先看盒面上那银云金龙,便已觉来头不凡,再看里面那两堆黑白棋子,真可谓棋中神品,喜不自胜,赶忙深施一礼:“谢公公厚赐!”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4)

“坐下,坐下。”待康慎坐下后,纽公公缓缓地说:“昔唐明皇与宰相张说对弈,时邺侯李泌年方七岁,在旁戏玩。张说对着围棋随口念了四句诗,‘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邺侯应声对了四句,‘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邺侯不愧古今无双之神童,小小年纪便能从下棋联想到治世为人。这棋道和世道、人道本是相通的。梁朝名臣沈约说得好,‘弈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适变。’愿相公日后慢慢体味这些弈中精微,做一个有德有才之君子。”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5)

纽公公说到这里,心情显得异常激动,而康慎,则早已是两眼饱含泪水了。

自此围棋子和《古棋谱》成为康家的传家宝,近两百年后传到康福手中。

曾国藩临死前留给孩子的识人术(曾国藩-血祭传家)(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