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因为列强干涉,政治黑暗,官员腐败,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一批忧国忧民,抱济国救世之志的知识分子认为:国家落后,是因为制度落后;制度落后,是因为大众文化观念落后;大众文化观念落后,在于大众愚昧;大众愚昧,缘于文盲多;文盲多的原因是汉字难认,难记,难写,难解、难用这“五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汉字简化方案三个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简化方案三个字(汉字简化的进与退)

汉字简化方案三个字

清末民初,因为列强干涉,政治黑暗,官员腐败,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一批忧国忧民,抱济国救世之志的知识分子认为:国家落后,是因为制度落后;制度落后,是因为大众文化观念落后;大众文化观念落后,在于大众愚昧;大众愚昧,缘于文盲多;文盲多的原因是汉字难认,难记,难写,难解、难用这“五难”。

汉字的“五难”,便成了阻碍中国文明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有了钱玄同的“汉字不亡,中华必亡”的论调,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作为过渡,汉字简化提上了工作日程。

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了第一批简化汉字,到一九三六年,又颁布命令废止。

国共政权更替,汉字简化拼音化这一方向不仅得以坚持,而且加速工作推进。1955年发布汉字拼音方案,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简体字。

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只是汉字拼音化方案中的一步。简化的目的是一步步简化汉字,直到最后符号化,也就是拼音化。

1977年发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因遭到大众反对,最后废止。80年代,高层决定汉字保持相对稳定,暂停汉字简化,汉语拼音作为文字注音使用。

2000年颁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作为规范字,使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说书法篆刻,还是可以使用繁体字。

其实,把旧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问题归结于汉字的“五难”,实际上是找错了病根,抓错了药。现今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字,但教育普及基本没文盲。

汉字“五难”是难在小学识字阶段,到后来就越来越容易。咱们汉字,只要你受完义务教育,认识三四千字,不管涉及哪个专业,你都能望文生义,说出个子丑寅卯,八九不离十,因此什么专业问题你都可以扯上两嘴;而作为当时认为先进的拼音文字,入门比较容易,但到后来,越来越难。以英文为例,一个英美人高中毕业,掌握两万左右单词,英语算学得溜,但拿篇专业英语的文章给他,他就像看天书,不知所云。所以西方人特别尊重专业人士,特别尊重专家;咱们外行充内行的多,砖家多,社会上鄙视知识分子,藐视专家专业人士的不少,不能不说,汉字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帮凶”。

哈哈,扯远了,回到正题。

汉字是为汉语服务的。汉语是单音节,需要用声调及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不同的意义。除非汉语放弃单音节及字形别义,否则汉语很难拼音化,因为同音字、同音词太多,难以辩识。所以,汉字逐步简化,过渡到拼音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汉语过渡到拼音化这条路走不通,不等于汉字不能简化。汉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一路简化过来,方便使用,都非常成功。总结其成功经验,都是官方颁布字书,把所有的字一次简化过来。

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总体是成功的,要坚持。所谓简化造成传统文化断裂,那是胡说。古籍,包括古代文化经典,可以用简体字整理重新出版,不影响阅读理解。

但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当时想的这是简化的第一步,以后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后来指导思想变了,不再以拼音化为汉字改革方向,而追求一定时期汉字稳定为目标。所以1956年改革遗留了一些问题,其中两个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只对两千多个字简化了,剩下的字都没简化,本来的指导思想是偏旁部首简化了的,可以类推到未简化的字,结果又未坚持,导致偏旁部首繁简并存,如页字旁,在烦字中是一种写法,在頫字中又是一种写法,反而加重了学习使用的负担。应当继续推行,使所有汉字成一统。

二是当时一些考虑不周的字的简化,增加了认记难度的,容易造成混淆的,不如作些微调,退回去,更合理。如许多专家指出的个别形音字的减省,如算盘的“盘”,把上面的“般”变成了“舟”,减省了四笔,但失去了音符,增加了一个需要单独记忆的字,增加了学习负担;海淀的“淀”也一样,把右边的“殿”改成了“定”,导致不少人错读成“定”。还有就是个别字形简省造成的问题,如干字一个字代替多个字,造成一字多义,一字多音,读音混乱,在什么地方该读什么音,有时候连播音员都搞不清楚,遑论一般使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