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二年级下册村居和咏柳古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村居和咏柳古诗(在野火中永生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赏读)

二年级下册村居和咏柳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未完待续)

这是白居易的应试作文。按照唐朝科举制度的要求,凡是命题诗作,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写作要求也很严苛,要求咏物写景必须抒怀,对比到我们的作文就是要有主题且主题明确;起承转合要分明,对比到我们的作文就是要结构合理分段表述;对仗精工,全篇空灵浑成,对比我们的作文就是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语言优美。

时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做的面面俱到。

白居易开篇破题。多么茂盛的古原上的草啊。这句看似寻常的话,却抓住了“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正为后文能出新意开出了很好的思路。草本身就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一岁一枯荣”意思也不过如此。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诗句中说的是“枯荣”而不是“荣枯”。“荣枯”是自然界的规律,简单的说就是从生到死,表达的只是繁华落幕的悲凉;“枯荣”却是由死到生,既描摹出了野草生生不息的顽强形象,又生发出了后两句的永恒经典。两个“一”字的重复使用,更让诗的开篇两句一咏三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具画面感的两句把小草的“枯荣”精神具象化了。古原草的个性就是生命力顽强,不惧刀斧不怕火烧,斩不尽烧不绝,只要还残存一点点须根,来年就是一片离离草原。而“野火”和“又生”还独具表现力,有效的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情境。只见野火燎原,烈焰升腾,转瞬之间,吞噬了整个草原。强化毁灭的力量和痛苦实际上就是强调伟大的重生和浴火的欢悦。

“野火烧不尽”呼应了上一句的“枯”,“春风吹又生”呼应了上一句的“荣”,“烧不尽”对“吹又生”,对仗工致天然,卓绝千古。这是怎样的唱叹吟咏啊!先不要急于感慨吧,说好的“送别”呢?是不是跑题了呢?原来这首诗本来就是八句的律诗,这里只是节选了前四句,那就一起来咏叹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