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沛一带,常常听到呵斥的声音:“喊啥喊,给叫魂的样!”这是呵斥某人连续大声呼喊别人的名字或称呼。叫魂,也称“喊魂”,是古老的风俗。

一个人有三魂七魄,魂是阳气,即人的精神灵气,离了人的肉体还能够独立存在;魄是阴气,只有依附在肉体上才能存在。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1)

叫魂:一是让魂归位,魂一归位人就有精神,灾祸立消;二是让魂离开,避免邪魂作祟;三是让魂到它该去的地方,避免逝者沦为孤魂野鬼。

神鬼怕恶人,叫魂多由胆子大嗓子凄厉的人来进行,这一嗓子出来,莫说是魂听到了吓得立马回到该去的地方去,就是听过的人,也久久难以忘怀。

叫魂是门艺术,从一个人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带尚在襁褓的婴儿外出、回家时,家长会不时喊着婴儿的乳名并说明此次行走的目的,生怕婴儿的魂遗落在十字路口或地头河边。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2)

孩童学走学爬,不慎摔倒嚎啕大哭时,家长又一手搂着孩童,一手从地上鞠起一把空气往孩童身上拢,嘴里喊着“毛蛋来,吓不着……”等祝语。遇到孩童久病不愈、眼睑紧皱、精神萎靡的情况,魂还得叫,不过得请专业的神老嬷嬷叫了。

每个村上总有几个异人,其中就包括神老嬷嬷。她们充当人神、人鬼交流的媒介,有时充当医生的角色,包治疑难杂症;有时充当民警的角色,代人寻物查事;有时充当心理学家的角色,替人解疑答惑;有时充当气象学家的角色,预知阴晴雨雪;有时充当建筑学家的角色,规划阴阳两宅……总之,神老嬷嬷的存在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眼下群智开化,神老嬷嬷越来越吃不开了。 家长将孩童抱到神老嬷嬷那,不说来由,神老嬷嬷点起三炷清香,端坐在椅子上念念有词,又起身在香头上空抓三把,往孩童的身上散去,再吹上一口“仙气”扑向孩童的额头,这就算叫魂成功了。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3)

一切完毕,神老嬷嬷再详细向家长说明孩童的魂丢失的时间、地点,家长在充满惊异、惊叹的心情中掏出一些香火钱,心满意足、千恩万谢的抱着孩子家去了。

人要是想不开,上吊自杀被发现了,得叫魂。选几个年轻力壮、胆大心细的劳力跳上上吊者的屋顶,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疙瘩使劲地敲簸箕,面朝四面八方大声叫魂:“xxx,家来吧;xxx,家来……”上吊的人多在半夜趁家人熟睡时进行,那也得硬着头皮上房喊魂。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4)

夜色阴沉如黑幕,叫魂者的声音沙哑凄厉,如狼嚎、如虎啸、如狐呼、如猫子叫,声音空洞地传向远方,听到的人立时毛骨悚然。如果上吊的人假死复生,证明叫魂有效;即使上吊的人逝去,叫魂也有助于逝者避免沦为孤魂野鬼。

人要是不慎落水里或投水自尽,还得叫魂。如果落水者没了呼吸,先将落水者救上岸覆在大石磙上“控水”,选一个稳重的长者手持一把大竹耙,上披着一件落水者当时穿着的衣裳,在出事的水域里“捞魂”,嘴里喊着“xxx的魂,家来吧;xxx的魂,家来……”一套说辞。

象征性的捞几下以后,一路拖着竹耙不许回头不许乱言一直到落水者身边,将衣服往落水者身上比划着披上几披,再掰断竹耙的一齿,就算叫魂成功了。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5)

至于淹死过人的水域,大人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自家的孩子,千万别去那逮鱼洗澡,xxx就是搁那淹死的,里边有“水鬼”。

至于客死他乡的人,叫魂自不必说,乡亲盼望着亲人能够魂归故土、长眠家乡。

去外地收尸时,乡亲任选村口十字路口烧一叠黄纸,圆诣祷告:“本地土地悉知,今有xx省xx府(市)xx县xx乡xx村村民xx,寿享xx,奔波生计不幸殁於xx,伏乞本方土地哀怜,解其灵魂以归故土。敢告。”说毕再用红布包住一把土。到了出事的城市,将土放在逝者的尸体或骨灰边,一路哭喊着“xxx,咱回家啦;xxx,来接你了”叫魂回家。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6)

在本地葬礼上有“指路”这个环节,俗称喊路,也叫喊魂。老人去世后,逝者的长子或其他亲属手持一称老杆,站在门右侧,高指向西南方,边喊三声“爹(娘),您顺着大路向西南!”有的还喊着早殇的晚辈的名字,让他黄泉路上搀扶着老人、带着盘缠。为什么人死后要往西南,而不是往其他方向呢?因为祖辈相传西南为神道、是圣地,人们便盼望故去的至亲之人奔向圣地,并尽力为故者指引通往圣地之路。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7)

葬礼上又有“奔丧、哭道”这一环节,也是和喊魂有关。凡逝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等比较亲近的女性晚辈得到报丧的凶信后,要立刻来奔丧吊唁。

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步行,这是为逝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只得在周围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

魂魄这一说法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常用“跟丢了魂儿似的”,来形容一个人无精打采的样子。一个人有心事心神不宁,我们常说:“魂让xx勾跑啦”。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有过“被叫魂”的经历。姑且记录之,方家正之。

作者简介

王书法,字愍斋,号嗜花斋主人、愍斋主人,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淮海民俗文化网》专栏作者。生于1996年2月,中共党员,本科在读。曾祖讳传辉,祖父讳家铎,父名诗亮,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乡间记忆》等文集。

农村追魂的说法(魂归来兮丰沛地区民间喊魂的那些事)(8)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淮海民俗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