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传闻中的民间习俗都给人一种挺恐怖的感觉,但是“叫魂”却不一样。一说“叫魂”这两个字,我想到的只有小时候受到惊吓时,妈妈嘴里反反复复说的那两句话“**不怕,**回来”。说实话,现在想起来那种安全感带来的温暖,真是没什么能超越的。

我看过老外模仿中国人习惯的一些短视频,他们模仿中国人跳广场舞,饮食习惯,打电话的方式,其中就有模仿中国人给孩子“叫魂”。我很喜欢外国人去了解中国文化,也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帮小孩“叫魂”时所带来的关切和亲情温度。

找魂的方法(有生之年要查明)(1)

有心理学家指出,通过“叫魂”,能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重视,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叫魂”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这种民俗现象。

我们知道的“叫魂”只是经过时间和社会演变而成的,它其实存在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关于为死者招魂,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有非常详细而精彩的描述,那便是《楚辞》中的《招魂》《大招》两篇古献。二者描写的都是楚地的招魂仪式,反映了楚文化对于死后灵魂去向的理解。楚国招魂的目的与东周时期中原地区类似。人们认为,招魂可以使灵魂回到死者尸体之中,从而起死回生。

找魂的方法(有生之年要查明)(2)

其中《招魂》更是一篇奇文。对它的著作权有争议,司马迁说是屈原作,王逸说是宋玉作。经一些人研究,一般都把它归于屈原名下。《招魂》是屈原奉命为楚怀王招魂而创作,它是屈原任职三闾大夫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职务作品。楚怀王客死秦国后,楚国曾为其举行过相应的正规的祭祀活动,《招魂》即官方祭祀活动的一部分。由于楚怀王被骗入秦,孤身滞留秦国三年之久,并最终客死秦国,他的遭遇曾令楚人举国哀之。因此,为楚怀王招魂的活动,可能进行过多次,而最隆重的招魂仪式应当是在楚怀王刚刚死去的时候,也就是说《招魂》应写于此时。

那时候,叫魂是一件大事,让客死他乡的亡灵回归自己的家乡。事情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乾隆年间出了一个“叫魂案”,那时的“叫魂”成为了邪术的代言词,引得全国人心惶惶。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一月,一个名叫吴东明的石匠,带着徒弟维修石桥,他们把木桩打入长桥河中,以用来固定桥底搭建石桥的衬托。为了赶工期,吴石匠和徒弟们吃住都在石桥边上。两个月后,吴石匠和徒弟们所带的粮食快吃完了,于是他便起身返回家乡塘栖镇采购粮食。回到塘栖镇之后,乡亲们告诉他有个名叫沈士良的人想找他帮忙。在一个乡亲的引荐下,沈士良亲自来到了吴东明家里找到了他。

沈士良是个富商,家中富有田产和钱财。沈士良虽然有钱,却一辈子无儿无女,后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侄子们的身上,年老的沈士良轮流寄宿在两个侄子家里,他的侄子们得到了他的家产之后,开始虐待和羞辱他。沈士良因此悄悄找到吴东明,掏出一锭银子,希望吴东明能帮他做成这件事情。沈士良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侄子的名字。他要求吴东明把这张纸条压在石桥的木桩下面,用锤子一点点把木桩连同纸条砸进去。按照当时人们的观点,石匠有一些人懂得点邪术或者偏门方法,只要把写着人的名字的字条用木桩钉入湖底,被钉之人就非死即伤,因为纸条上的人被锤每砸一下,其魂魄就会被震一下,连续多次砸下去后,其魂魄就会被震碎。如此一来,纸条上的人非死即伤。

吴东明觉得此举太过歹毒阴狠,沈士良完全可以去县衙状告侄子,何必以这种阴狠手法害人呢?吴东明不肯答应沈士良的请求,沈士良不肯善罢甘休总是来纠缠他,吴东明不堪其扰,最终向德清县衙报告了此事。德清知县将沈士良抓来,将他杖责了数十大板,又训斥了沈士良的侄子们。此案就此结案,吴东明和他的徒弟们继续修建石桥。

找魂的方法(有生之年要查明)(3)

此案虽然结案,但是事情却在民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传闻中的夺人魂魄的巫术。乾隆皇帝对此表示担忧,因为自古以来巫蛊之祸的后果非常严重,当年汉武帝听信巫蛊之言害死了太子一家。康熙皇帝晚年,也出现了大阿哥胤禔以巫术诅咒太子早死的丑闻。

后宫之中,女人为争夺皇帝恩宠施展布偶邪术操控一切,这些事情犹如血案一般历历在目。乾隆皇帝决不允许这种悲剧再出现,于是让军机处责成调查组,严查此事。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帝是因为巫术需要受害人的头发才能生效,这又涉及到了剪辫子这种违背当时政治的事情。总之,乾隆皇帝下旨严查,各地官员立刻行动起来办案,力争能立功请赏。期间又不断出现翻供、串供等情况。涉案人员越来越多,一个人可以胡乱供出十个人、百个人,涉案人员呈几何数上升,而且开始牵扯到当地官员办事不力等情况。越来越多的人被审判、抄家和斩首,无数家庭遭受牵连和打击。

叫魂案一年后,全国上下已经有一万多人因为此案被斩首。军机处调查组联名上奏朝廷,恳求乾隆皇帝停止调查。乾隆皇帝为此事也是心力交瘁,于是下令停止对叫魂案的彻查。

简简单单“叫魂”二字,居然有如此之多的故事。从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文化的演变,也能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其实,现代化学的雏形也是炼金术的一种巫术。它经历了千百年,已经成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科学。“叫魂”,又何尝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