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和张继科节目现场起冲突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起所谓“冲突事件”的前因后果。

7月16日,张继科和林丹在录制节目《运动吧少年》,当节目进行到PK环节时,有位名叫叶文灏的选手直言自己想要挑战场上最好的对手,“就算让我选一百次,我也会挑战最顶级的人。”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1)

“引发争论”的叶文灏

此时,林丹和张继科对于选手的选择,给出了各自相反的观点,进而引发了“争论”。

林丹对叶文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你要挑战最好的,就是给自己勇气。”“如果他没有这种性格,那就成为不了运动员的。”

不过与林丹不同的是,张继科却不支持叶文灏的做法,两人也开始了一番言语上的对抗。

张继科:“你去挑战这么强的选手,困难一定非常大!”

林丹:“少年不冲动,那什么时候冲动?”

张继科的言外之意就是觉得竞技体育应该量力而行,如果明知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就不该轻易对战,而林丹则直接进行了回怼。

面对林丹的“咄咄相逼”,张继科依然给出了自己不支持的理由,“但我觉得,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要赢。”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2)

在节目录制完接受采访时,两人依然在观点上未能达成一致。

张继科:“不能为了一时的冲动,丧失前进的机会。”

面对张继科的看法,林丹继续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应,“竞技就是你可以击败我。”“你击败我再多次,我都想击败你一次,否则就不叫竞技了。”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3)

当得知林丹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时,张继科直接使出了杀手锏,“他(林丹)没有完全理解竞技体育的残酷性!”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4)

林丹支持选手去挑战更强的对手,他认为只有这种直面挑战的性格才能成为运动员,并且少年时期冲动点并不是什么坏事,正如那句非常著名的话,“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张继科这边则是主张稳中求胜,并且表达了自己对竞技体育的最终理解,那就是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要赢,那么为了这个目标就不能盲目冲动而丧失前进的机会,从这一点来看张继科的观点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笔者观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两个人都没有错。

首先,不论是林丹,还是张继科,作为杰出的运动员代表,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为祖国争得了无数的荣誉!

林丹的职业生涯共参加了794场单打比赛,取得666胜、128负的成绩,赢得了66座冠军奖杯。

他是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五夺世锦赛男单冠军的选手,也是第一位蝉联奥运会男单冠军的选手。此外,他还六次夺得全英公开赛冠军,帮助中国队六夺汤姆斯杯,五捧苏迪曼杯。

2011年,林丹成为第一位完成羽毛球“超级全满贯”的运动员,集奥运会、世锦赛、亚锦赛、世界杯、全英公开赛、汤姆斯杯、苏迪曼杯、亚运会、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冠军于一身。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5)

林丹荣誉等身

张继科职业生涯一共夺得16个世界冠军,他是乒坛历史上第7位大满贯选手,也是继刘国梁、孔令辉后中国男乒史上第3位大满贯选手。

张继科对林丹评价(人不轻狂枉少年)(6)

张继科激情庆祝胜利

其次,就我个人的角度,我更支持林丹的观点。职业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

运动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在与更多强手的较量中实现超越,职业生涯才能了无缺憾。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求梦想实现的过程就像凤凰涅槃,是痛苦的,是漫长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运动员在刻苦训练中去严格要求自己,去咬牙坚持。

第三,至于说到节目中两人观点的分歧,我确实更支持林丹的想法。

诚然,在明知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贸然向强者发起挑战,看上去有点不自量力,有点傻。

但是,换一个角度,为了追求目的,避开强手的做法就真的可取吗?

我们姑且把这种做法当做我国古代兵法中的“避实击虚”,“田忌赛马”,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清楚,体育比赛毕竟不是行兵打仗,个人比赛和团体比赛也有不同的地方。

团体比赛时,有时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上述谋略,还有可行之处。

而作为个人赛事,更强调的是一种比赛态度,一种比赛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选手对于比赛胜利的渴望和信心尤为重要,比赛就要全神贯注,如果过多考虑每一轮次可能遇到的对手,反而容易分心,体育比赛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即使你算计好的方案,由于其他选手发挥上的意外,也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后可能是西瓜芝麻都没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