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起伏、家国飘摇、枭雄争霸的民国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横空出世的武术家。他们身怀绝技,怀揣一腔热血,毅然闯进了保民卫国的刀光剑影中。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里,从不缺少这类隐世的高手。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1)

贺龙元帅(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贺龙元帅:很小就上武当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8岁就跟随孙中山先生开展民主武装斗争,还因此关了三次监狱。20岁时,他凭借两把菜刀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并顺势组建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有人说,“贺胡子”的武功位列开国元帅之首。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2)

徐海东大将(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

徐海东大将:不仅当过窑工、学徒,而且精通民间武术绝学。八卦游身连环掌,是他享誉“圈内”的名招。在战场上,他常常冲杀在第一位,他的一眉一眼,让敌寇噩梦丛生。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3)

陈赓大将(1903-1961)

陈赓大将:是典型的文武兼全的军校娇子。他曾迫使狂妄的日军下达“专打386旅”的口令。他不仅善打伏击战、破击战、追击战,而且还创造性地发明出了有八路军特色的“围城攻坚战”。陈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著。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4)

许世友上将(1906年2月2日-1985年10月22日)

许世友上将:8年的少林寺学武岁月,使他对十八般武艺烂熟于心。飞檐走壁只是他的热身运动。战场上身先士卒,是他改不掉的的作战风格。勇猛耿直的他,是唯 一 一 个敢带着枪去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人。

然而这些九死一生、功勋卓越、声名显赫的开国将帅兼武术家,都不是我今天要写的对象。今天的主角,是民国时期的邹若衡、彭勤两位武术名家。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5)

邹若衡(1883 — 1980)

邹若衡,原名邹世炯,云南昭通炎山锌厂沟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陆军中将,和龙云是同乡兼拜把兄弟。清末民初,他和龙云在四川金阳卖阴沉木翻船淹死人后无颜回乡,就去参加了魏焕章的反清队伍,“魏大麻子”死后又跟着滇军谢汝翼打四川,随后入读云南军校。

他从小就跟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麾下名将万振坤(民间称“万山老师”)学习南少林拳。讲武堂毕业后,他凭借高强的武艺,担任过蔡锷、唐继尧的贴身保镖。

1915年岁末,讨袁护国军总司令蔡锷看上了唐继尧身边的保镖邹若衡,表示想让他随自己北上讨伐袁世凯,唐心底舍不得邹,但又不好意思回拒,便审视着邹说:“邹副官,蔡总司令要你随他一起去出征讨袁,你格愿意?”邹随声应道:“愿意!”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6)

邹若衡戎装照

邹若衡最终跟随蔡锷讨伐袁世凯去了,临行前他把铁哥们龙云引荐给了唐继尧,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使他成了龙云的命中贵人。没他的引荐,龙云怎能靠近云南军政头号人物?更别提成为唐的亲信,成为赫赫有名的第三代“云南王”了……

军旅生涯结束后,邹寓居昆明,他无心染指政治,呕心沥血的创立了“邹家拳”。

解放后曾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他晚年蜗居昆明金凤花园住所向人传授“邹家拳”,并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云南政治、军事、民族以及蔡锷护国军的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1980年,97岁高寿的邹若衡安然离世,一代武术宗师永远成为历史,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

邹家拳是汉族拳术之一,属于云南昭通人邹若衡前辈所创,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流转于云南昆明市,早些年在云南通海也流传此拳。《武林》杂志和中国武术网站上,将“邹家拳”列为传世武功以及南拳的一种。邹家拳’短小精悍,拳路十分刚猛,手里藏腿,腿法隐 蔽,十分阴辣,手法多以挂,登,插,宰,撩,勾,摆,提,扣等为主,攻击时加上肘法,膝法得势不饶人。‘邹家拳’以实战击技为主,学习拳法中,师兄弟们多 以‘合手’来训练拳法中的招式。共分为十路套拳,顺序为:虎尾鞭、双狮解带、三虎擒羊、四门反卦、铁榨五封、 六合连环、七星赶月、八步缠丝、九门铁闸、十面埋伏。其特长静如山岳, 动如闪电。要求招招逼人、式式逼人。

(引用于“邹氏网)

2013年12月,云南省政府将“邹家拳”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9月原省文化厅命名许明富老师为昭通清拳—邹家拳代表性传承人。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7)

邹若衡晚年照

今天关于邹若衡的机构、协会有很多,如《邹若衡武术研究会》《昆明市邹若衡拳术研究会》《昭通学院邹家拳协会》。云南昭通武术馆开设的“邹家拳”是学徒们必学的武术课目。有消息称,一部名为《邹家拳》的电影正在拍摄中,即将面世。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8)

彭勤(1896 — 1979)

彭勤,云南昭通青岗岭人。师从马德胜(民间称“马汤圆”),与龙云为同门师兄弟。先后毕业于粤滇军干部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曾在滇军中担任过营长、代理团长。1938年在北上抗日的台儿庄战役中受了腿伤,不久回乡养伤,并独创了“彭家拳”。

他为人耿直,嫉恶如仇,痛恨贪官污吏,敢为老百姓打抱不平。有次他扬言要打“群众基础”不太好的昭通专员王风瑞,王凤瑞听说彭勤要痛打自己,被吓得四门不出。他还曾捐卖台儿庄战役伤残金和20亩田,为乡亲们修建靖安大桥(至今仍在使用)。

他在台儿庄战役中“手夹两名伤士身轻如燕飞跃日军坦克”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得很广。回乡养病后,他日子清贫,靠卖豆花为生。他经常免费送豆花给贫苦人吃,若有官员买豆花他却分文不让。昭通城内有家地主用粮食酿酒,他找上门要求开仓放粮,遭到拒绝,一怒之下地主家被他砸得稀巴烂。胆子大的他,不知不觉有了个“彭疯疯”的江湖绰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运动四起,许多武师都只敢关着门躲着收徒教武,而他敢于在公众场所无偿教人练武。品行和道德是他收徒的硬性标准。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9)

他门徒众多,中国第一个武学博士、中国武协秘书长、中国武术分段位办公室主任康戈武,就是他徒弟中的一员。

2014年“彭家拳”被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邹家拳最狠一招(一起走近邹家拳)(10)

一生侠义肝胆的彭勤,晚年主要致力于“彭家拳”的完善和传播,1979年某夜,他如隐士般坦然洒脱,默默离世。这个世界,彭勤曾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