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大叔通史

福利制度是由政府颁布的社会保障措施,其宗旨是为了增强和完善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我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公元1257年蒙古对南宋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宋朝百姓面对蒙古大军奋勇奔赴前线保卫家国。百姓为国捐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宋朝当时的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分不开的。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1)

宋朝社会风气

一、宋朝政府为百姓制定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种社会福利制度的施行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宋朝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宋朝政府为了更好救助家境贫苦的百姓,使福利制度更好的普及,政府建立并完善了各种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由于政府对福利制度的重视,很多达官贵族为提升自己的声望,也加入了慈善行列,自发的建立福利设施,救济贫苦百姓。

街头巷尾刮起了一股“福利风”,宋朝时期无论是政府所推行的福利制度,还是民间自发的慈善互助行为,都成为了宋朝社会扶贫机制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使百姓的爱国之情更加浓厚。

《宋会要辑稿•食货》详述:“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给常平米,厚至数倍。……三年,又置漏泽园;诸城、寨、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县增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乞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襕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2)

宋朝市集

二、宋朝从百姓的“生老病死”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生育”:政府颁布了《胎养助产令》,设立“胎养助产金”

宋朝时,政府颁布了《胎养助产令》,法令规定了就算是家境贫寒的贫民也没有不生育子女的权利,因家境贫寒无法抚养子女后代,宋朝政府出资为贫困百姓供养子女。宋朝政府为家境贫寒的百姓设立了“胎养助产金”。

这笔助产金分为两个部分提供给家境贫寒的百姓:

其一、婴儿尚未出生时,若百姓因家境贫寒,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怀胎十月的母亲也难以补充足够的营养。朝廷就会为这些家庭发放“福利金”,使他们可以购买所需的营养用品,保障家中怀孕女子能够正常待产。

其二、对孕妇及其腹中尚未降生的孩子国家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对于困难家庭的婴幼儿政府颁布了相应的生活保障政策。孩子出生时官府会孕妇提供接生婆接生,孩子降生后政府每一年都会提供生活补助金使百姓能够正常生活。

“诸州弃婴,州府尽收养之。记录各儿出生时之十二生肖以及日曜,旋在数处命人乳哺之,诸儿长大成人,州府为之婚配。”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3)

宋朝村落

在宋朝弃婴会被判重罪,会被千夫所指为世人所唾弃,若因实在无力抚养而抛弃的孩子,官府会全部收养。为此宋朝设立了类似于现代社会福利院的场所“慈幼局”,那些被抛弃的婴儿若有幸没有饿死,将他送到朝廷设立的“慈幼局”,便能够免受颠沛流离之苦。这些婴童由朝廷派遣专人抚养其长大,婴童在“慈幼局”还能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襕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未领度牒的少年出家人)。”

(二)“养老”:地方政府设立“养老院”,并为老人发放补助金

宋朝把中华文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到了极致。宋朝时设立了“养老院”机构。在南北宋时期“养老院”有不同的名称,北宋时叫做“居养院”,南宋时则称为“养济院”。

宋朝政府对“养老院”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视,“养老院”环境静谧,院内一片祥和之气。“养老院”对年迈老人们的照顾也十分到位,官府为老人们发放粮食以及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年纪更长的老人官府还会发放额外的补助金。对老人们所穿衣物、所盖被褥也根据天气变化由专人负责及时更换,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4)

宋朝“养老院”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

根据政府的规定人们年过花甲便可进入“养老院”颐养天年,当然也只有那些没有亲人赡养,孑然一身的老人能够享受这种福利,并选择入住。对在那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朝廷会动用财力施以援助。乞丐在宋朝甚是罕见,因为国家会收养他们,并且由国家承担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老病死的一切费用。

(三)“看病”:“官药局”与“安济坊”为贫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宋朝政府为了使百姓方便看病开办了官方的药房—“官药局”。唐宋时期“坊”“市”兴起,集市上有多为私人开办的药房,这些药房以盈利为目的导致药材药品的价格普遍昂贵。贫苦家庭的百姓很难买得起药,治得起病。于是朝廷开办的药房以药材的成本价格来定价、售卖,这一措施解决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除官药局外,宋朝还设立了其他方便百姓看病治病的机构,例如“安济坊”。安济坊最早是由著名的北宋词人苏东坡先生在杭州主持创办的,这一机构最终被宋朝政府采纳并沿用,在安济坊内的病人可进行免费的治疗。有史料记载在居养院的乞丐生病了,让其在安济坊治疗,如不幸过世了,官府将他安葬在漏泽园,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

(四)“丧事”:政府设“漏泽园”并专门请僧人做法事为亡灵超度

宋朝时,丧葬礼仪是百姓非常重视的事情,家境贫寒的百姓往往无法让逝者得到安葬。宋朝对百姓的丧葬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漏泽园”保证了百姓在逝后能够得以妥善安葬。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5)

宋朝"漏泽园"

《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三年,又置漏泽园,置籍,瘗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监司巡历检察。亦募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赐紫衣,祠部牒各一道。”

宋朝为了方便地方管理在各州、各县等相交汇地区的荒地进行开发,设立“漏泽园”,为那些因家境贫寒无法得到安葬的百姓操办丧事,官府会从寺庙请来僧人为逝去的百姓做法事超度逝者。

三、宋朝的福利制度虽有不完善之处,但却激发了百姓对国家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制度的施行也为后世福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这些人性化的福利制度也有其不够完美的地方。在蔡京为宰相执政期间,就出现了“过度福利”的情况,加上福利制度有其自身的缺陷以及很多地方官员的监管不力还出现了“福利腐败”的案件,发生了军营粮草短缺等事件。由于扶贫力度不够宰相被因此问责,当时民间有民谚称道蔡京“不养健儿,却养乞儿”。

由于朝廷优厚的福利制度,使得很多游手好闲之人藏匿于贫民之中,安然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优厚待遇,政府又无法做到一一查实,从而在安济坊等地出现了很多不愿劳动而专靠骗取国家福利为生的“青壮年”。

这种福利制度虽然保障了穷困百姓的基本生活,但对于家境富庶者来说却是一件只忧难喜的事。政府为了扶贫政策的推行就向商人增税,通过提高税收来充盈国家财政,富庶商人是宋朝时主要缴纳赋税的人,这给宋朝商人们增加了不少经营负担,出现了贫者乐而富者扰的现象。

宋朝出现的统治危机有哪些(宋朝遭受外敌入侵时百姓为何以死殉国)(6)

宋朝军队对抗外敌

宋朝这种福利制度符合时代发展。在宋朝遭遇外敌入侵时,很多百姓选择参军抵御外敌,在城池被外敌攻陷时宋朝百姓大多会选择殉国,百姓在自己家中自尽而亡,追随他们所热爱的国家一同逝去,城池被攻陷时城中没有一口空着的井,里面满是投井自尽的百姓,以死殉国百姓的数量多到不可估量,这种状况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如今我们也仍然在追求更加完善的福利制度,宋朝政府所施行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后世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大历史》

《宋史全文》

《文献通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