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上不少皇帝,拿下江山之后,会杀掉一些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称帝之后,封了8公爵26侯爵。同时,朱元璋为了维护自身的江山,制造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众多案件,将不少开国功臣牵连进入杀掉了。朱元璋共34个开国功臣,他们都是怎么死的,最后结局如何?

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之后,并没有急于亮屠刀,而是想着善待功臣,和功臣共享富贵,但是部分开国功臣,恃功而骄,屡犯忌讳,这让部分功臣,因犯罪而被朱元璋处死。后来,朱元璋心仪的太子朱标去世后,更让朱元璋陷入了恐慌,他为了维护大明江山,决定杀掉一些开国功臣。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称帝之后)(1)

一、8公爵的命运

八公爵中,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病逝较早,结局不错。郑国公常茂是常遇春的长子,常遇春未等朱元璋封爵,就在北伐途中病逝。常茂威望不高,再加上是常遇春之子,朱元璋放过了他。

李善长是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他被朱元璋封为韩国公,官拜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李善长遭朱元璋不满之后,激流勇退,辞官回故里了,但由于李善长是淮西功臣集团的首领,威望很高,朱元璋还是在胡惟庸案中,将闲赋在家的李善长牵连其中,将其全家70口人杀掉了。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能征善战,功勋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李文忠曾上书劝说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等,激怒了朱元璋,他准备杀了李文忠,仅马皇后劝说后,朱元璋才放过了李文忠。不久后,李文忠就病逝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文忠不是病逝,而是被人毒杀的)。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杀掉了他身边的医生、奴婢等60余人,李文忠之死,也就成了历史谜团。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称帝之后)(2)

宋国公冯胜是一位战功累累的名将,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还是冯胜的女婿,但因秘密见冯胜,遭到了朱元璋的严惩。朱元璋不放心冯胜,蓝玉案爆发之后,他召冯胜回京,两年后将其赐死了。

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他很尊崇朱元璋,对朱元璋也很忠诚。朱元璋开始杀功臣之时,汤和以年迈为由,交出兵权,回家养老去了,这让他对朱元璋及其子孙构不成威胁,最终得以善终。

洪武二十七年,颍国公傅友德因牵涉进蓝玉案,朱元璋逼迫他杀掉自己的儿子,傅友德也义愤自尽。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称帝之后)(3)

二、26侯爵的命运

洪武四年,广德侯华高病逝。

洪武五年,宣宁侯曹良臣战死。

洪武七年,淮安侯华云龙因为越级享用元朝宫中的物品,被大臣弹劾,他奉诏入京途中病逝。

洪武八年,德庆侯廖永忠,因为僭用龙凤等物品,被朱元璋赐死。

洪武十一年,东平侯韩政病逝。

洪武十二年,济宁侯顾时病逝。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是朱元璋手下的右丞相,位高权重,但让朱元璋放心不下,最终以谋不轨之罪,诛杀了胡惟庸全家。随后,众多功臣在内的3万人牵连其中,被朱元璋处死。

明朝的34位开国功臣中,就有韩国公李善长,以及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遭牵连其中,被诛杀。

巩昌侯郭兴、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营阳侯杨璟、南安侯俞通源、靖海侯吴祯也牵连其中,被除爵。还有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华中,靖海侯吴祯之子吴忠,也被牵涉其中,被处死和除爵。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称帝之后)(4)

胡惟庸案持续了数年时间,南安侯俞通源、六安侯王志和靖海侯吴祯,临江侯陈德,被追论为胡惟庸党羽时,他们已经去世,只是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并没有追究其罪行。另外2人,巩昌侯郭兴病逝于永乐元年。营阳侯杨璟牵连进胡惟庸案之后,他害怕遭朱元璋诛杀全族,所以在武十五年诈死。八年后又复出,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勋,最后战殁于灵璧。

洪武十四年,江阴侯吴良病逝。

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和地方豪强勾结,导致朱元璋错杀了番禺县令道同,事情败露后,朱元璋召朱亮祖和其子朱暹入京,将二人给鞭打致死。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的岳父,临川侯胡美擅自入宫去看望自己的女儿,贵妃胡氏,惹怒了朱元璋,最终朱元璋以“偕同其女婿扰乱宫禁”,将胡美赐死了,胡美的女婿也被朱元璋诛杀了。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称帝之后)(5)

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德兴,因其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他也遭受牵连,被朱元璋下令处死了。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蓝玉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替朱元璋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等,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打算将蓝玉留给朱标,让他辅佐朱标。朱标去世后,蓝玉居功自傲,朱元璋放心不下。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蓝玉处死,1.5万人牵连其中。

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东平侯韩政之子韩勋,宣宁侯曹良臣之子曹泰,牵连进蓝玉案被杀,被除爵。

长兴侯耿炳文颇受朱元璋信任,他将耿炳文留下来辅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靖难之役爆发后,耿炳文输给了朱棣。永乐二年,耿炳文遭大臣弹劾,畏罪自杀。也有说法是耿炳文早在真定之战中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