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说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哪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哪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哪里

《论语》有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说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由于交流沟通的不足,我们对人对事对外界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主观的凭空想象和暗自臆测,形成了所谓的属于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的某种看法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自己会认为是正确的,想要改变也是很难的,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成见吧。

我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过往,对人和事形成种种武断绝对的刻板印象和看法。

我们虽然说要讲辩证法,但具体分析处理问题的时候,还真会不是黑就是白,好人好事就是百分之百的好,坏人坏事就是百分之百的坏。

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见不到与自己不同的人,这些就是绝对化的表现形式啊。

我们总是会固执己见,会拘泥于自己的世界,会拘泥于自己的内心,会拘泥于外在的事物,难以做到因时而兴因势而化。

君子不器,我们大都离贤德的君子太远。我们会固执,我们会自我设限,我们会交各种各样的智商税、情商税、德商税。

自以为是是不少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更是自以为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有人调侃,所谓教授,就是一帮自己想出了一些概念,并自以为无敌的坚持自己是无比正确的人。

一个人,要想思想道德境界有所提高,就要做到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首先是坚持实事求是。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测出发。要力求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只有实事求是,才可能接近真理。满口谎言,必定是自欺欺人。

其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千万不可以先主观想出一套模式,再去硬套客观实际。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是我说的我做的不对,而是环境不友好。

最后还是要谦虚谨慎,不是自以为是。任何人都是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的,不可能是样样都精通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要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哪里有什么都懂得、什么都正确的完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