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法定的大明皇朝继承人,然而朱标只当了24年太子,就先于朱元璋死了。对于朱标的死,朱元璋是十分痛心的,他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并传给皇太孙。为了保证朱允炆的帝位长久,朱元璋屠戮了许多功臣,以此保证没有那一位功臣武将有实力推翻朱允炆。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1)

朱元璋、朱标父子

朱标为什么会先于朱元璋而死呢?原因在于朱元璋对朱标的爱太过深沉,正所谓父爱如山,莫过如此。奈何爱之深则责之切,朱元璋对朱标期望太高,而朱标又不是朱元璋那样的雄主,最终在父亲的强大压力下,朱标心力憔悴而死。由此可见,对孩子太过宠溺会导致孩子一事无成;对孩子期望过高,会导致孩子早夭。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朱元璋称吴王时,册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在朱元璋看来,儿子朱标起点比他高,文化比他高,因此将来的成就也要比他高,他希望儿子朱标成为秦皇、汉武一样的千古圣君。

朱元璋对朱标的教导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名师荟萃,大儒宋濂、神算刘伯温都是太子朱标的帝师。宋濂、刘伯温这些名师除外,朱元璋更是手把手教导朱标帝王之术。除了学习治国之道,为君之术外,朱元璋还给朱标最高权力,太子府配备了最齐全的属吏,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型朝廷。朱标很多时候都在监国理政,大小政务皆由朱标处理;只有重大的军政大事,朱元璋才会亲自批示,其余的都是朱标说了算。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2)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

朱元璋起于细微,成长于残酷的兵争环境,因此朱元璋具备铁血帝王该具备的一切素质,可胃杀伐果断,杀戮浓烈。朱标成长于富贵之家,自幼深厚儒家思想熏陶,性格仁懦,不喜杀伐,可谓守成之君的好苗子。朱元璋希望儿子朱标不仅仅是一位仁君,还希望朱标是一位雄主,对外可开疆拓土,建立赫赫武功;对内可铁腕整顿吏治,威震群臣,大兴文明,成就文明盛世。

朱标跟父亲朱元璋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成长环境完全不同,因此性格、施政理念完全不同。这导致朱标有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母亲在世时,朱标还能给母亲说说,母亲去世后,朱标只能硬扛。宝宝心里苦,却无法说出来,这是朱标的真实写照。

老师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所谓力保,是指朱标跳河自杀,以死威胁父亲赦免老师宋濂,此举不可谓不壮烈。

一日太祖皇帝朱元璋又大开杀戒,太子朱标劝谏说:父皇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对此默不作声。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3)

朱元璋教育朱标

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朱标掼打,并继续追打,朱标就有意把马皇后藏饼救夫图掉在地上,朱元璋看到此图,感念马皇后而怒气得以消解。

1374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令太子服齐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执行,气得朱元璋要用剑击他,后来在众人的劝解下,事态才得以平息。

朱元璋虽然责打过儿子朱标,但从没有动过废立的想法,他只是恨铁不成钢,恨自己的儿子无法成为他理想中的儿子!在长期的高强度精神压力下,朱标壮年而死,享年37岁。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止,立朱标之子为皇太孙。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4)


跟大伯朱标相比,朱高炽的压力要小得多,因为他的父亲朱棣有过废立朱高炽的想法。儿童时代,朱高炽接受皇家的武术和儒家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毕竟朱元璋喜爱的儿子朱标也儒雅而仁爱。朱元璋为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同时也因真正喜欢这个孙子,就下皇命立朱高炽为燕王世子。

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由于父亲不喜欢自己,加上两个弟弟时刻想夺嫡位,朱高炽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好在朱高炽人源好,群臣支持他,同时他还有一位好母亲,也就是徐皇后也支持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5)

朱高炽

靖难之役期间,朱棣率二子、三子征战在前,令长子朱高炽留守北京。朱棣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就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们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观察。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赶紧来奏报。朱棣对朱高炽已经有倾向性意见,而胡濙被太子的仁儒折服了,据实给朱棣汇报了情况。

1414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汉王朱高煦诽谤他的兄长朱高炽未能为皇帝完成某些任务。朱棣申斥了朱高炽,并囚禁了他的两名最亲密的顾问,即大学士杨溥和黄淮。朱高煦长期留在京城,意图夺取太子之位,并豢养了许多武士、侠客。经徐皇后、群臣苦谏,朱棣才强制要求朱高煦离京就藩。

朱高煦离京就藩后,朱棣三子朱高燧在朱棣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朱棣总算没有再追究。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因病驾崩;同年八月二十五日,朱高炽即位为帝。

朱高炽当了皇帝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对外朱高炽停止了大规模征伐蒙古、以及下西洋活动,以这些行动开始取消或调整他父亲的行政政策 。

朱高炽和朱标哪个更有才能(朱标和朱高炽的短命悲剧)(6)

朱高炽修正先帝苛政

完成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后,心身一松的朱高炽驾崩了,享年47岁,他实际在位时间仅仅七个月!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朱棣的强势,朱高炽可能会活得更久一些,这样有利于大明朝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