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为什么成功(言必称哈耶克有意思吗)(1)

近来哈耶克很热,不少公知动不动就称哈耶克怎么说怎么说,好像他是人类社会的指路明灯一样。

哈耶克是谁?哈耶克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中,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个人自由、国家民主、社会解放之路;而计划经济是通向个人受奴役、政治上受压迫、而国家和社会走向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路。因此,要限制政府的权利,让个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这样的社会经济才有活力,人民才有幸福。

他的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他的理论的某些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确实有时代性,如《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哥达纲领批判》中废除货币,以劳动卷作为交换媒介的构想,还有空气、山川不是商品等论断就非常值得商榷,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是相当科学的。

以辩证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就不能说社会主义一无是处。

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实际上是综合了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市场经济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汲取了二者的精华而开创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国富论》的核心是分工、交换与流通是财富增长的秘密,社会财富就是在分工与交换之中得以爆发性增长的。中国人非常聪明,利用了其中的市场经济理论,使整个国家经济充满了活力。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讲公有制,讲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保持土地公有,这样搞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城市改造,做了规划就立刻可以付诸行动,比如我们的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改造,写在文件和画在图纸上的规划都可以实现,这一点很多国家都是无法做到的。

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成田机场要建第2个跑道,30年建不成,为什么?就是有一个钉子户死活不肯,政府很无奈。“我的房子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可进。”固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自由和人权的骄傲,但这种尊重一家之意愿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民主真的很好吗?还有埃及,繁华的都市中心,竟是一片片巨大的墓地,你想拆迁那门儿都没有,这也很好吗?

在很多国家难于上青天的事,在中国就不是个问题。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读了点儿西方的书就自以为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把知识当作智慧,把观念当作现实,把偏见当作真理。那些把哈耶克奉为“圣贤”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自由主义”不过是人类有史以来数十种主流思潮的一种,它绝对不是什么终极真理,美国过去三十多年信奉“新自由主义”,结果是贫富进一步分化,族群进一步撕裂。哈耶克不是神,言必称哈耶克有意思吗?他在中国走红,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试图利用他的观念在搅乱我们的视听。

当前俄乌冲突处于焦灼状态,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又被一些公知拿出来搞事情,这种思想如果大行其道并被很多人接受的话,中国可能会产生无数个帮派,无数个族群,各帮派各族群将会为各自的利益进行无休止的争斗,真的走到这一步,对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真想问一下那些推崇哈耶克的人,中国不按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可走呢?

延伸阅读:

俄乌之战舆论焦点综述

恒大养生谷的悲哀

钓鱼城记

《美利坚沉思录》读后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

读马克思《资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