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发病原因(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1)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布鲁菌病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布鲁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动物食品,多见于食用未经高温消毒的动物乳制品、未煮熟的肉类或接触牲畜的人体皮肤渗透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关于布鲁菌病的诊断、治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布鲁杆菌是胞内生长的革兰阴性多形球状杆菌,无芽孢形成,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四种布鲁杆菌。我国流行的有羊布鲁杆菌(B. melitensis)、牛布鲁杆菌(B.abortus)、猪布鲁杆菌(B. suis)3种,其中以羊布鲁杆菌最为常见且毒力最强。

人群对布鲁杆菌普遍易感,约60%的病例发生在13-40岁的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见。布鲁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农民、牧民、屠夫、兽医等。实验室人员培养布鲁杆菌时防护措施不当也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

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性且非特异性,急性期出现的发热、乏力、多汗及肌肉和游走性关节疼痛,多为6个月以内的感染。患者发热以驰张热最为多见,波浪热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

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的感染为慢性感染,此时可能已无发热,多为骨关节损害或类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布鲁菌病或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者,若不能及时诊治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布鲁菌病,甚至留有后遗症。

诊断评估

详细的病史调查是诊断布鲁菌病的重要工具,饮食史对于评估在非流行地区的个体患者罹患布鲁菌病的可能性非常重要,因为该病可通过摄入来自流行地区的受感染的食物而传染。

布鲁菌病的症状和体征多为非特异性的,通常需要进行培养和血清学诊断。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提示诊断,全血计数的典型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血小板减少多继发于肝脾肿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此外还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等,累及肝脏者肝功能可有异常。

布鲁菌病可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进行诊断,不过由于布鲁氏菌生长缓慢,应注意延长时间,以获得更高阳性率。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关节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等均可作细菌培养。

标准血清凝集试验(SAT)是流行地区的常用诊断方法,也可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我国现行的布鲁菌病诊断标准推荐了RBPT、SAT、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脑脊液检查适用于脑膜炎患者,可见脑脊液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和蛋白质增加。心电图可示P-R间期延长、心肌损害、低电压等。骨、关节的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修复反应强而破坏性小,椎间盘和椎间隙变窄等。

治疗

布鲁菌病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疾病,防止并发症和疾病复发。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因该病复发率高,应避免使用单一抗生素治疗,多选用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或复方新诺明。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复方新诺明联合利福平方案。女性妊娠期间可选择利福平治疗。

对于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者,在一线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6周-6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3个月。

手术干预

布鲁菌病患者手术干预的主要目的在于治疗心内膜炎和引流化脓性关节炎积液或椎旁脓肿。

布鲁菌病发病原因(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2)

参考资料:

1.Hayoun MA, Muco E, Shorman M. Brucellosis. [Updated 2021 Sep 1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2.张文宏,张跃新.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12):705-710.

3.张永花,张红梅,再吐娜·买买提明.慢性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1):946-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