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病、什么是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的毒性和传染性如何?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希望对临床诊疗和防控工作有所帮助。

01概述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能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兽共患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与新冠、结核、艾滋等为同一类型传染病,传染性不容小觑。人类感染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菌血症、关节痛、全身乏力、肝脾肿大等[1]。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Brucella)为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属于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是引起传染病——布病的主要病原菌。能够感染人类致病的主要包括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氏菌。

02生物学特性

布鲁氏菌为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大小约0.5~0.7×0.6~1.5um)[2],无鞭毛,无芽胞,常成散在或小团状排列(如图1)。

布病是不是不能痊愈啊(布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1)

图1

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比较高,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但在普通培养基生长缓慢,37 ℃培养48h后可见微小(2-3um)[2]、透明、光滑的灰白色菌落(如图2)。

布病是不是不能痊愈啊(布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2)

图2

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感染后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及乳制品中可存活数月;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在日光直照下20分钟可死亡,在湿热60℃20分钟下可死亡(即巴氏消毒法可杀灭该菌)。

03致病性和致病机制

布鲁氏菌感染家畜后易引起母畜流产、乳腺炎、子宫炎等疾病;人类感染后常导致发热(波浪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人群普遍易感。

此外,除了上述症状外人感染布鲁氏菌后还会导致肝脏损伤、骨关节损伤、睾丸炎、流产、严重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布鲁氏菌的患者发热时热型常呈波浪形,临床上称为波浪热。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如图3)

布病是不是不能痊愈啊(布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3)

图3

布鲁氏菌通过接触患畜或被污染的产品,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进入人体后,被白细胞吞噬,在白细胞内寄生,随着淋巴流到局部淋巴结繁殖,之后突破淋巴结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发热);随后细菌进入肝、骨髓、脾、淋巴结等组织内进行繁殖(体温下降),之后再次入血(发热),如此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体温热型呈“波浪形”[2]。

04流行病学

在我国流行的布鲁氏菌主要以羊布鲁氏菌为主,其次为牛布鲁氏菌。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被污染的畜产品而感染,主要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此外,布鲁氏菌还可以通过气溶胶在实验室传播,因此,操作该菌应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05诊断与鉴定方法

从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尿液、肝、脾脏、淋巴组织和其他等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布鲁氏菌时,即可诊断。也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凝集实验等检测患者体内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布鲁氏菌病。

06治疗

本菌首选多西环素或四环素与氨基糖苷类或利福平进行联合用药[3],有神经系统损伤时应选用四环素联合链霉素。

07小结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布鲁氏菌病例极少遇见,其临床典型表现为体温热型为“波浪形”。但是,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判断。

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全面结合流行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应及时上报并及时隔离。

对阳性或可疑的牲畜及时隔离,必要时进行淘汰屠宰后深埋,严禁与其他牲畜接触,并对污染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经常接触牲畜或疫区人群可进行布鲁氏菌疫苗接种。

生活中,我们在饮用生鲜牛羊奶时,一定要购买检疫合格的乳制品,饮用自己家中的牛羊奶时应做到“煮三沸”后再饮用。在食用肉制品时一定要煮熟,家用案板和刀具最好做到生食熟食分开,加强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