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电影界的人们一定会想起《秦颂》曾被封杀的那种恐惧。
《秦颂》
在国内的编剧史上,一直有两座大山。
一个是电视剧界的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9.4分、《士兵突击》9.3分),另一个便是电影界的芦苇(《霸王别姬》9.6分、《活着》9.2分)。
《秦颂》出自芦苇之手。
阵容更有姜文、葛优跟嫩得出水的许晴。
放到现在叫做神仙组合,放到过去则显得“危险重重”。
在90年代,那个国产电影拒绝浅薄的年代,用姜文的话来说就是更“高级”,讲故事求一个“慢”字。
但同时国产电影也陷入了一个魔咒:
“商业片接连出彩,文艺片习惯被禁”。
电影并不遵从史实,只是借壳讲了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那时距离秦帝国的建立还遥遥无期。
幼时的嬴政被当成政治博弈的棋子,困于燕国充当人质。
好心的燕国女子将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哺育长大。
于是就有了影片开头两小儿一同吃奶的镜头。
乳汁一如血液,成了两人后世羁绊的纽带。
在战火连绵的时节,世事倏忽变化就在眨眼间。
前一秒的合纵连横,下一秒已然支离破碎。
燕人屠刀降至,和嬴政一样的秦国人质们遭到了灭顶之灾。
但在死亡迫近前,跪在童年嬴政身旁的小儿突然唱起了一首童谣:
汪汪汪汪,两只小狗
梦见骨头,咬了一宿
咬了一宿,狗毛两口
汪汪汪汪,没有骨头
一首童谣,就把你从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的纷争战场,拉到了人与人之间狗咬狗般的不堪命运。
嬴政因特殊的地位幸运躲过了屠杀,直到襄王驾崩,嬴政继位,棋子才终于变成了棋师。
成为秦王的嬴政(姜文 饰)开始号令三秦大军攻城掠地。
秦军势如破竹,各国诸侯皆闻风丧胆,为何还要说它颤颤巍巍?
就在于嬴政知道,武力到不了的地方,是灵魂。
灵魂到不了,大厦崩塌,只差时间。
于是,要让秦帝国真正深入人心,他需要一个人。
一个能摄魂入魄的人。
这个人就是电影开头那个共享乳汁、吟唱童谣的小儿,名满天下的乐师,高渐离。
高渐离是一名艺术家,酷爱音乐。燕国被灭,高渐离额头被烙上“囚”字,与其他俘虏一同来到秦国国都咸阳。
秦王屠燕,只为一人。
就是高渐离,以及他可以感召人心的音乐。
而秦王嬴政的心结,除了梦里的冤魂作祟。
是万人之上的孤独。
所有人都叫他大王,只有高渐离曾叫过他一声大哥。
渐离的琴声不靡靡,没有血腥亦不含杀戮。
嬴政的女儿嬴栎阳,身负万千尊宠却对权力不屑一顾,她不愿成为大将军王贲的妻子,而只爱能用音乐把自己感动到哭的囚徒。
她用一个吻,唤醒高渐离对生命的渴求。
嬴栎阳就像姜文大多数电影里的女人,以一种神性去启蒙、指引男主人公前进。
不过,高渐离依然没有向嬴政屈服,没去“秦颂”为秦颂谱曲,没有让高雅的艺术,沦为权力的附属。
直到那一天,秦国大将王贲正在督造的祭台有一块石头上刻着“嬴政死而地分”,嬴政认为是燕国囚徒中有人假借上天之名谋反,三万名燕国囚徒每百人排成一队,鼓声一响头颅皆落。
渭水河畔三万名燕国囚徒哀嚎歌泣,鲜红的血液染红了渭水,行刑者的刀斧都砍钝了。
当嬴政屠戮燕囚,被高渐离揪住脖领,怒述“天道忌杀”时。
他反答道:“我让你看看天道为何物”。
庄公十五年,秦人阵亡五万八千人...
穆公三十三年,燕军背信弃义,秦人被杀九万四千人...
镜头滑过墓碑与帷帐,嬴政语调愈发愤怒与高亢。
他觉得自己是下棋的人,但难道不是先人让他走到了这一步?
即便最终将了军,也不过是另开一盘棋罢了。
对权力趋之若鹜的嬴政。
对权力不屑一顾的高渐离。
不难发现,二人看似角力,实则为一体两面。
一方是冰冷的统治阶级,一方是热情的理想主义。
在登基大典前,奏响秦颂前。
高渐离以服毒后将死的枯槁之躯,把他口中这块“千年的木头千年的琴”砸向嬴政。
嬴政毫发无伤,但注定“病入膏肓”。
因为影子,不,是他唯一的朋友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的脚下。
于是这个茫然无力的身影颤颤巍巍的走向权力巅峰时,心里只剩下悲怆。
周晓文之后,陈凯歌拍摄了《荆轲刺秦王》,张艺谋拍摄了《英雄》···
此后,历史剧层出不穷,导演们在满足观众方面越做越好,但是却少有人真正揣摩一下历史剧的真实内涵。
当然,喜欢儿女私情的人是不会在意历史的长河中倒下的数不清的亡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