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专家曾经接到一个特殊求助,一位收藏爱好者,请求其帮助鉴定一枚特殊的铜牌。这位收藏爱好者称,自己在地摊淘了一件虎头铜牌,但是牌上的三个契丹文,却神秘异常难以破解。专家经过破译后,最终将契丹文给予了诠释,同时还揭开了契丹国的一个重要秘密。虎头铜牌又会揭开契丹国怎样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老王家住沈阳市,是一位资深的考古爱好者,平日里喜欢搜集一些小物件,每天吃完早餐,他都要去各大古玩市场逛一逛。沈阳市著名的古玩市场有七个,分别是铁路西古玩城、沈阳北市场花鱼古玩城、万柳塘花鸟鱼古玩文体总汇、鲁园古玩城、珍宝古玩城、沈阳古玩城、以及盛京古玩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王是以上七个著名古玩城的常客,甚至每一个古玩城的每一位摊位业主,他都能叫上名字。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2)

这一天早饭过后,老王像往常一样来到鲁园古玩城,准备淘几件自己喜欢的古董。可是选来选去,他也没有看到一件像样的东西,心中不免感到有些失落。可正当老王准备回家时,古玩城门口一个摊位上的物件,顿时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家摊位上赫然摆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铜牌,铜牌上有一尊虎头的标志,全身布满了青绿色的铜锈。但是老王经验丰富,一眼便看出它是一件古物,他将虎头铜牌拿在手里,反复看了一会,发现铜牌上有三个特殊的符文,虽然老王不认识,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看,这些符文很有可能就是辽国的契丹文。老王对这件宝贝很心仪,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高兴的付款将铜牌买下。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3)

老王高高兴兴地将虎头铜牌拿回家中,对他铜牌进行了简单的测量与研究,发现该文物长98毫米,宽35至50毫米,重约130克,铜牌上部半浮雕虎头,颇有威武雄壮之气势,铜牌背面光亮无花纹,正面则是三个奇怪的契丹文字。紧接着,老王开始遍查资料,企图翻译虎头铜牌上的契丹文。不过他终究是业余爱好者,考古知识有限,资料倒是找了不少,可还是没有查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老王当然不甘心,他还有另外一个办法,便是求助于自己的业界好友李教授。李教授是辽宁大学考古研究系的教授,对于辽代历史颇有研究,而且还撰写过关于契丹文的著作。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4)

当老王将虎头铜牌送至李教授手中时,教授也略微感到一惊,他手持虎头铜牌端详良久,一时之间竟也无法确定牌上所书写的文字内容。面对这件奇怪的虎头铜牌,李教授也顿时来了兴趣,建议将文物送到辽宁历史博物馆进行专业研究,老王闻听欣然答应。

在辽宁历史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室中,诸多辽代专家对虎头铜牌进行了考证,最终众人意见达成一致,认为虎头铜牌上的符文为“天云军”三个字。据考古专家们称,“天云军”虎头铜牌是“天云军”信使与朝廷联络的信牌,专门为朝廷调动天云军使用。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5)

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天云军”究竟是什么?专家曾对此进行了解释,称天云军是辽国的一支重要军队,负责扼守辽国的北境地区,主要用于防范蒙古军与女真军,该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军内分为马军、步军以及弓弩军,是辽国镇压反叛的重要力量。在《辽史·本纪·传十七》中曾记载:“任命遥辇太尉谢佛留为天云军详稳”,说明天云军是由太尉直接管辖的部队,其建制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

大辽契丹御绣(辽博虎头铜牌上面刻有)(6)

虎头铜牌的出现,诠释了当年辽国统治阶层对于天云军的重视。作为一支由太尉直接负责领导的军队,天云军肩负着维护边疆的使命与责任,在被朝廷加以调度时,天云军将领必须要亲眼见到虎头铜牌的调兵符,才能进行相应的军事行动。否则,即使是皇帝亲自出面,没有虎头铜牌的出示,也难以调动天云军一兵一卒。

虎头铜牌的出现,不仅说明了当时辽国契丹军队的规制,同时也为后世展示了一支庞大而又特殊的辽国部队,为日后研究辽史、金史以及宋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真可谓是意义重大,称它是文物界中少有的稀缺之品,其实一点都不过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