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旧社会更替之际,新旧意识形态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许多受到先进教育的新青年走在了突破旧意识形态的前列。他们首先反抗的就是那个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传统家庭。因为传统家庭中的一切都与他们的新思想格格不入,尤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传统婚姻观。当他们意识到单纯的反抗无济于事时,选择逃避也是一种无形的反抗。逃避是为了集聚更强、更大的反抗力量。在那个特殊时代,这样的新青年无疑是时代的佼佼者。下面的三位姐妹更是这些佼佼者中的代表。她们来自同一个家庭,为了逃避婚姻,为了心中的理想,走向新的人生道路,最终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1)

民国三姐妹

一八九八年,国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清朝曾经的脊梁骨恭亲王薨逝;二是,慈禧诛杀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两种迹象也预示着存在二个半世纪的清王朝寿数将尽。谁也不愿降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但总要有新生命去填补失去的生灵。就在这一年,一个小生命降临到了沈阳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铁,回族人,以贩马为生。女儿降生后,做贩马生意的父亲为自己的小棉袄取名铁桂兰,想让女儿与花木兰一样,有一副女儿身男儿心。父亲靠着贩马生意,让逐渐长大的女儿铁桂兰进入学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多男孩子尚且无缘读书习字的机会。铁桂兰因有一个好父亲而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就这样,铁桂兰14岁进入中等师范。也就在同一年,清朝结束了。谁也不会想到时局却越来越乱了,地方割据,军阀混战。铁桂兰的父亲原本希望女儿能如花木兰一样在乱世中绽放光彩,但随着自己越来越老,他越希望求稳。最终他做出一个决定,要为女儿找一婆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2)

民国知识女性

两年后,女儿铁桂兰已经16岁,父亲也为她选定了婆家。由于铁桂兰的父亲经常在沈阳与北京之间做贩马生意,所以在北京有很多生意上的熟人。后来,经过熟人的牵线拉媒,在北京为女儿找了一户婆家。这户人家是搬迁到北京的,老家在丰润县,但不论在北京还是在老家丰润都有些势力。家中弟兄三人:老大名叫李际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是拜把子兄弟;老二李荣春,驻守在老家丰润,有名的地主;老三名叫李宏春,学过政法,并在北洋政府任职。铁桂兰未来的丈夫就是这位北洋政府的官员。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3)

张作霖

1914年,16岁的铁桂兰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比她大七岁的李宏春。铁桂兰嫁入这样的富贵之家后,过着优渥的少奶奶生活。家务不需要她操持,有保姆。平时,她只管玩玩风琴,打打麻将。丈夫经常出去应酬,所以夫妻俩一天之中,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两人相处的时间短,就不容易闹矛盾。但一闹,就是大事。果然,原本老实本分的铁桂兰与丈夫狠狠地吵了一架,甚至气得丈夫拔出了枪。枪开了,打在了墙上,射出一个人洞。铁桂兰虽然毫发无伤,但心有余悸。然而,她没有任何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根深蒂固。铁桂兰之所以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与丈夫争吵,也是因为自己实在忍无可忍了。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甚至肆无忌惮地带外面的女人来家吃饭,可以说,每一位妻子都难以忍受丈夫这样的行为。她与丈夫吵了,似乎她并没有占上风。自己家没有势力,丈夫手中又有枪,一个女人除了用争吵发泄心中的怒火,她再也无计可施。铁桂兰只有看得开,才能和丈夫继续过下去,况且她也没有地方可去,毕竟父亲也搬到京师。面对这样的女婿,父亲既无法也不敢为女儿出口气。日子还要继续,生活不能停止。铁桂兰试图用孩子拴住丈夫的心,她怀了二十一胎,但不幸的是只活了七个孩子。其他的孩子不是生下来死了,就是没活着生下来。十几年间,铁桂兰甚至一年怀两胎,由于身体好,一年的初月生一胎,到十月后又能生一个。然而,因为女多男少,丈夫的脸上并没留下多少兴奋之色。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4)

民国富人家公子

随着时局的变化,丈夫李宏春在政治上开始走下坡路。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负责给孩子喂奶的奶妈,照顾孩子的妈妈,帮助洗衣服的水妈,都逐渐被辞退了,最后只留下一个老妈子。此时,大女儿李菊同也逐渐长大,可以帮助料理家务,照顾妹妹们。大女儿李菊同性格倔强,却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从当时的师大附中考上了北大。由于离家近,她可以经常回家,照顾妹妹们。就在李菊同考上北大不久,家里人为她定了一门婚事。男方是一位教员,也是回族。上大学的李菊同对这件事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要求对方允许自己在北大毕业后再结婚。一开始,男方满口答应,但后来迫不及待,一直催婚。此时的李菊同在北大接触了新思想,性格倔强的他开始厌恶这种家庭的包办婚姻,此时局势一变再变,大学中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一浪胜过一浪。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5)

民国看妈

面对男方急切地催婚,丝毫不向传统婚姻低头的李菊同选择离家出走,逃避这种婚姻,奔向自己的理想。就在新年快要来临之际,母亲交给大女儿李菊同一笔钱让其置办些年货。而李菊同就趁着这个机会,拿着这笔钱,奔向了自己向往的地方。李菊同离家出走,家里可谓乱成了一锅粥,生活上,母亲少了一个帮手,妹妹们没有了姐姐的照顾。家里人都以为李菊同走丢了,贴出寻人启事,但始终毫无消息。其实,李菊同奔向了山西、太行山一带,在那里加入了牺牲救国同盟会。在那里,李菊同把名字改为黎颖,一是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二是,怕自己投身革命而牵连到家人。家中少了一位好帮手,妹妹们少了一位好姐姐,但革命道路上多了一位女英雄。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6)

富人结婚的婚轿

黎颖加入的牺牲同盟会是抗战初期山西成立的地方群众性组织,简称牺盟会,倡导不分男女、不分党派、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就在这一年(1936年),黎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黎颖不懈地为自己的革命理想奋斗,先后担任牺盟会的干事、特派员,解放后担任山西妇联主任,后来,成为中共八大代表。黎颖的个性也影响了弟弟妹妹们。弟弟李德伦也因心中的革命理想,奔向了当时的大上海。在那里,李德伦以文艺人员的身份作为掩护,为组织提供帮助。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7)

李德伦

妹妹黎频因为有大姐与哥哥作为榜样,心中也早已有了逃离传统家庭,奔向理想的意愿。偏偏这时,家里媒婆不断,都是来为黎频拉媒牵线的。当年黎频小,不理解大姐当年为何要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此时,她明白了,传统婚姻的逼迫与对心中理想的向往,都让她们不得不离开那个传统的家,去寻找新的天地。就这样,妹妹黎频去上海,寻找自己的哥哥。之后,兄妹俩不仅全力以赴给组织提供帮助,还在上海的艺术界闯出了名气。哥哥李德伦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后到延安,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指挥,解放后在音乐领域获得多项大奖,并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8)

李德伦指挥交响乐演出

妹妹黎频成为上海观众演出公司的一名演员,解放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之后,黎频曾演过很多家喻户晓的角色。黎频曾在当年以老舍的作品《龙须沟》改编的电影中,扮演王大妈的角色。电影中王大妈的善良、勤劳、本分老实的特点,让黎频表演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同样在老舍的作品《茶馆》改编的电影中,黎频又饰演王淑芬与庞四奶奶的角色。黎频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每一个角色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书中所刻画的角色形象。就连作者老舍本人也没有想到,黎频能在荧屏中对书中角色诠释地如此到位。令人想不到的是,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那幽默、俏皮、风趣的配音就出自黎频之口。因为,当年黎频刚到上海时就在苏联之声广播电台做播音员。所以,为演员配音也是她拿手的老本行。黎频的配音对刘姥姥这一角色的呈现可谓是锦上添花,使其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9)

刘姥姥影视剧形象

后来,妹妹萧成(后改的名字)也以哥哥姐姐为榜样参加了革命。为了自己的理想,她也没有遵从父母为她包办的婚姻。她给母亲铁桂兰留下一封信后,前往太行山寻找大姐黎颖。然而,当妹妹找到大姐之后,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照顾。大姐黎颖认为妹妹小姐出身,初来乍到吃不了苦,于是,让妹妹到乡下当小学教员,以此考验历练她。在妹妹经受了考验之后,姐姐黎颖派她到北京搜集材料。萧成回忆:回来的时候,都是步行,有泥踏泥,有河趟河。因为自己的背包掉到河里,晚上睡觉只能和男生盖一个被子,那会无所谓,只想着革命任务。”然而,当萧成刚进入北京,就被捕了。当敌人询问她家里的成员时,她不敢说出大姐的名字。后来,幸亏家里人出面担保,才把她放出来。但萧成并没有畏惧,仍然全力以赴执行大姐交给她的任务,为组织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由于两姐妹在抗日时期的功劳,组织上先后为她们颁发了抗日纪念勋章。

因为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三姐妹逃避父母包办婚姻)(10)

黎频

可以说,这三位逃避婚姻的姐妹,离家出走后,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当然,对于母亲铁桂兰来说,她希望儿女时刻守在自己的身边,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儿女们只有离开,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后来,儿女们功成名就,回到母亲铁桂兰的身边,以此弥补对母亲的亏欠。母亲铁桂兰在儿女们的照顾下,安享晚年,1987年,以89岁高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