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人民英雄纪念碑究竟是怎么来的?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寻访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者后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展览策展人,听他们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

关于烈士纪念日的有关信息(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1)

新华社资料图

“一座独一无二的人民丰碑”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全体政协委员参加纪念碑奠基典礼。

香山革命纪念馆内,在“百川归海 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上,一幅黑白照片记录了奠基典礼的生动瞬间。

83岁的北京市民陈光铭回忆,1949年9月23日上午全国政协工作人员突然找上门来,邀请父亲陈志敬制作奠基碑。父亲知道任务重大,当场保证“全力完成”。“为了做好奠基碑,我们全家一起上阵打磨清洗石料,大伯和父亲更是点灯熬夜轮流制作。正常需要20天的工期,我们6天就完成了任务。”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师、艺术家、文史专家、民间艺人、建筑工人,广泛发表意见,反复酝酿、修改建造方案。

在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还保存有当年设计的纪念碑碑顶草图7幅。

“最终确定的方案扎根于民族传统,同时兼收并蓄西方优秀艺术元素,充分彰显了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长期深入研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建造的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

从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细细品味,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建筑里,气象万千,今日思之仍激动不已。”参与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曾如此评价。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百万雄师过大江……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浓缩着一百多年来惊天动地的中国革命历史。

2017年,中国美术馆运用3D扫描技术全面记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数据资料,并高精度、全方位地还原到展厅。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一块浮雕上面,都能感受到这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经典表现。”知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这是世界雕塑史上一件伟大的作品,“是一座独一无二的人民丰碑。”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缓缓走向国旗杆。他们身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巨幅浮雕,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吴为山说,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宣示着一种永恒的精神,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讲述英雄感人故事,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党全国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其中规定:“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在开国大典前一天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把国庆节前一天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这不是时间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说。

“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没有英雄的中国人民,就没有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董振华说,尊重英雄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人民,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正处于北京中轴线。“这标志着数千年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名杰说。

研究天安门广场历史文化20多年的学者闫树军,常年坚持去天安门广场拍照:“这里有头裹着白毛巾的延安老乡,有专程赶来的退伍老兵,更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也都有各自的英雄梦想,纪念碑就是他们最好的寄托。”

“英雄是从人民中产生的先锋,也是从人民的队伍当中脱颖而出的。今天纪念英雄、呼唤英雄,就是激发新时代不断涌现出新的英雄,而这些英雄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迈向辉煌的未来。”吴为山说。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历史,启示未来。”董振华说。

“英雄会激励人们永远奋进”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立像、为英雄塑像,一直是吴为山的职业追求。

3年前,吴为山历时数月打磨、为“人民楷模”王继才雕刻了一尊铜像,并捐赠给开山岛:“雕塑是塑精神,要把英雄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8年7月27日,58岁的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开山岛上,2.4米高的王继才铜像矗立,“远眺”大海。看到雕像的一刻,陪伴王继才守卫海岛的妻子王仕花泪流满面。“看到雕像,就像看到了老王,看到了我们共同战斗的岁月——他在巡查,我在记录,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王仕花哽咽着说。

如今,开山岛上的“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登上海岛,寻访英雄事迹……王仕花每年都会上岛几十次,与大家分享他们平凡而伟大的32年。

“我会把我和老王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每一项普通的工作分享给大家。”王仕花的话纯朴真挚,“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也可以成为英雄,希望每个人都能守卫好心中的‘开山岛’。”

“英雄是永恒象征,会激励人们永远奋进。”闫树军说,要完善英雄的评选表彰机制,大力传播英雄的英勇事迹,尤其要让青少年树立英雄情怀,培育他们的英雄情结。

今年清明节前,2022年首都少年先锋岗活动正式启动。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学和少年工作部部长刘漪说,让优秀少先队员以红领巾的名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站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活动已坚持30多年……

跨越28年,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的王悠然和母亲祝莹都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站过少年先锋岗。

“我将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希望终有一天成为社会栋梁。”王悠然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流程编辑:TF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