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共青团什么年龄离团(团史追忆江西瑞金)(1)

七十年代共青团什么年龄离团(团史追忆江西瑞金)(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8期

编者按:

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全国统一的先进青年组织正式诞生。

一百年筚路蓝缕,一百年风风雨雨,一百年可歌可泣。中国共青团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穿过岁月烽火,走过历史烟云,回顾青年运动中每一个过往,无不闪烁着一面鲜明的旗帜,那就是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远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这是青春的旗帜,也是青春的宣誓。这旗帜昭示着我们的使命,今天,我们撷取青年眼中的团史一瞬,用剪影与定格的方式映射激荡百年、青春无悔、信念坚定、戮力同心的中国共青团与中国青年。

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七十年代共青团什么年龄离团(团史追忆江西瑞金)(3)

“团史追忆,烽火青春”系列报道

江西瑞金:不能遗忘的共青团岁月

@统筹/ 本刊记者 郝志舟 刘善伟

文/ 华潞铭

在江西省瑞金市区西边的沙洲坝镇下肖村坐落着一处老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933年1月至1934年7月,中央苏区的青年运动在此蓬勃发展——它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旧址。

七十年代共青团什么年龄离团(团史追忆江西瑞金)(4)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旧址

1931年2月,共青团中央在中央苏区成立了它的派出机构——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又称为少共苏区中央局,领导苏区团的工作。同年4月中旬,顾作霖来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兼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等职务。

到了1932年底,上海的几位团中央领导人相继被捕,团中央机关几乎瘫痪。1933年1月,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何克全等人从上海撤离来到瑞金沙洲坝下肖村。同年4月,少共苏区中央局也从叶坪庙背村迁来这里,与少共中央局合署办公。

1933年4月,顾作霖调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劳累过度,顾作霖患上了肺结核,几次吐血病倒。第五次反“围剿”在广昌决战最激烈的时刻,他协助博古、朱德等在一线指挥,突然发病,吐血不止。朱德总司令立即派人将他送到瑞金红军医院,但抢救无效,顾作霖于1934年5月28日在瑞金去世,时年26岁。

同年5月30日下午,在沙洲坝二苏大礼堂,当地为顾作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均致词悼念,称顾作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活动家”。除在瑞金的中央领导及全体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外,还有两千多名沙洲坝的工农群众、青年来参加追悼会。

在少共苏区中央局生活和战斗过的,还有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也是其中之一。在莫斯科留学期间,陆定一和唐义贞结为夫妻,回国后,陆定一来到中央苏区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妻子唐义贞任卫生材料厂厂长。

1934年10月,陆定一随红军部队长征,妻子唐义贞因怀有身孕被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月30日,在长汀县四都镇乌蛟塘大山中,唐义贞被国民党36师包围,最后寡不敌众,牺牲时年仅25岁。

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曾先后担任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文化部部长等职务。晚年时,他写下一首悼亡诗《遣悲怀》:“结婚仅五年,分别却四次。再见已无期,唯有心相知。”

1996年5月9日,陆定一在北京病逝,留下遗言:“因义贞烈士的遗骸未找到,墓已建成,把我的骨灰撒在墓旁,以我的骨灰代替烈士的骨灰。”1997年,陆定一的部分骨灰被送到长汀,撒放在唐义贞的墓上,一对分别了六十多年的夫妻再次团聚了。

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央苏区团组织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团员青年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而斗争,成为苏区党和红军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

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结合青年特点,努力建立、恢复和发展了团的组织,广大苏区团员青年投身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革命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建团经验,为此后共青团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苏区战斗的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为党燃烧自己的青春,他们是青少年不能遗忘的革命英雄。

(本文作者系共青团瑞金市委副书记)

“团史追忆,烽火青春”系列报道

上海渔阳里:跨越百年,红色时尚

远去的东园与团的诞生

2022年《中国青年》第8期

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专刊⬇️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编辑:宋泽宇 李昊达(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