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连岳三番几次推荐的,我早早就屯好了。然而第一次看的时候,零零散散地没有看完。后来为了在读书会上分享这本书,我才反复啃这本书,想要搞清楚作者的思路。感谢被逼,否则我会继续以没时间为由,继续晾着这本好书。也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居然有能力把一本经济学类目的书看完,而且还觉得特别有趣!是的,我认真去查了一下,它真的属于经济学类目,作为一名文科生,突然觉得自己好牛逼!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1)

作者的文风诙谐生动,虽然是看起来很厚的一本书,但是目测初中的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阅读。

1.为什么我要想读这本书

起初想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个骨子里是个悲观主义者。一切都需要风险都需要评估好才会开始行动,这导致我在过去也错失了很多好机会。我必须要在行动前,把所有风险都评估到,把所有地潜在风险都控制在我可控地范围内,我才能安心。这让我的生活也相对更加有负担。所幸现在意识到也不晚。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2)

2.这本书的基本脉络

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并用推演的方式阐述了20万年前出现的物物交换和分工合作,以及到目前为止这种交换分工仍然在不断地细化,专业化的过程。并且用集体大脑来形容人类交换的知识与智慧的聚合,解放了更多人的劳动力,点睛之笔在于:衡量繁荣的真正尺度是时间,而不是金钱。热情赞颂了商业是一种美德,它的出现降低了凶杀率,疾病,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商业规则。因此贯穿于整个人类经济进步史的主旋律就是:交换——专业分工——创新——创造出富余时间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3)

一万年前的农耕技术发展至今,养活90亿人,并没有出现上20世纪70年代的饥荒预言。这些无疑不是基于集体大脑的功劳,人们进一步交换形成贸易,农村变城市,自由贸易带来了共同繁荣,保护主义导致贫困。

但是繁荣使人口增加,我们是否能逃离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来自百度词条: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道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专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属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当时的英国用工业革命逃离了这个陷阱,其实就是技术与贸易。我不禁想到,现在热火朝天的跨境电商不也正是完美的例子?

3.几个问题:

①是谁解放了奴隶?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4)

我:是几场革命?

马特·里德利:NO!

我:为啥呢?

马特·里德利:集体大脑的智慧,提高了技术,运用了各种能源,让汽车取代了马车夫。

我真是心服口服,还真是这么回事。

②那么是什么推动了技术的革新?

作者列举了几个可能的原因:科学?资本?知识产权?政府推动?都不是,这些因素有的是助力,有的反而成了阻碍,真正的原因是——交换!他说创新如果不拿出来分享,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一丁点的好处。经过他这么一分析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5)

4.各种悲观论调的来源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为什么坏消息比较多?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垫底的10亿非洲贫困人口,出路在哪里?作者给出的药方就8个字:自由交换,自由贸易!

5.结论

只要人性的贪欲,暴食,懒惰,愤怒,贪婪,嫉妒,骄傲之心还在,生产力就会不断地被提高来满足这些人性的需求。为了提高生产力,交换的需求就会涌涌不断。这么推演,那么人性的弱点永远不会改变,需求和交换就会源源不断地带给我们无尽的技术升级,我们除了乐观还真没理由悲观了。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6)

这本书基本重塑了我的三观。它几乎先一股脑儿地把我的悲观因子,全部扫地出门。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又再次抽丝剥茧般,巩固了应该乐观的原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只有我们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以后,还能有更多个人时间去满足自己的高层次需求,人们的幸福感才会更强!所以,一言以蔽之,如果没有交换,没有分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给自足,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吃饱肚子而不断地劳作,哪里有时间满足我们的高级需求,连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7)

所以交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越分享越富有。意识到这一点几乎可以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译者最后总结道:只要交流的道路保持通畅世界没有道理走向倒退。只有思想隔绝,封闭起来才是人类的大难来临之际。

悲观书籍推荐(你常常悲观吗是的话)(8)


你能想到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我们的交换方式有那些?知识付费,各大电商平台,国内的,跨境的,微商,公众号,这些不就是就是20万年前的交换的高级形式?未来是否还有更高级的交换形势,我们能否一起从中获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