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中美之间仍是暗流急涌,明争不断,但是在上个世纪中美刚刚建交的时候,中美两国还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的。

尽管两国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在老一辈领导人的运筹捭阖下,还是走到了同一张谈判桌前,开始了封锁多年后的接触。

时隔多年,当时我们惊讶于美国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美国人则是被老一辈革命家的风度和智慧所深深地吸引。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

毛主席与尼克松

当尼克松第二次面见完毛主席之后,仍是毫不保留地赞叹道:“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维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要知道,当时毛主席已经八十多岁了。

更让尼克松感到诧异的,是他们所接触的新中国的理念,与他们所在的世界不同。

尼克松和基辛格等美国高层来到北京的时候,发现在这个国度,是以一种他们所没有见过的理念来贯彻到底的,而当他们彻底地了解了这一理念之后,他们深深地向主席鞠了一躬。

这一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而这一理念背后的那些中美建交的故事,依旧是鲜为人知。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2)

尼克松

尼克松因何而来?

尼克松相信是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位美国总统,他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原因自然是他任内推动了中美建交的大门,在长达数十年的隔绝之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第一次开始了接触了交流。

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石破天惊之举,毕竟在此前,还没有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制度不同,并且几十年前还在朝鲜打过仗的两个国家进行过接触,而中美一接触,世界上的外交格局不由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尼克松,究竟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一意孤行地在自己任内开始了对中国的融冰呢?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3)

尼克松

这还得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境遇。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正是“苏攻美守”的时代,苏联在当时真正成为了那个红色帝国,不仅大张旗鼓地向各个国家输送革命,清理反苏集团,培养苏联代理人,还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发展重工业。

仅仅几年,苏联的海军和空军的军备竞争成果便差不多追上了美国。

当时美国却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北越在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下,将美军牢牢地拖在越南的丛林里,让这场战争的结束变得遥遥无期。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4)

越南战争

而更棘手的不止于此,中东石油危机,国内的反战风潮,还有一直解决不了的种族歧视运动,这让当时的美国从经济开始,陷入了一个较长的低谷期。

再加上面对着苏联这个巨无霸的追赶,美国人自然把中国放进了自己的视线里。

中国当时的外交环境也不好,苏联陈兵百万在边境上,几年前还和苏联人在珍宝岛打了一仗,而对于北越的援助,也随着美国的加码而变得似乎越来越超支。

最要紧的是台湾问题,美国援助下的蒋介石当局就好像一个鱼刺卡在中国的咽喉,而美国人的态度是当时处理台湾问题的重中之重。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5)

珍宝岛

在这样的默契下,再加上一次关于乒乓球的比赛,小球转动大球,反倒是开启了中美接触交流的新篇章。

首先应中国邀请来到中国的是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

基辛格当时接到任命的时候也根本很难想到,他将会在未来成为美国作决策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中国通”,至今还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从美国坐飞机出发之后,为了避免美国上下的议论和反对,也为了避免此行所不确定的未来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基辛格的所有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而当时接机的周恩来总理也想不到,基辛格此行,只是一个小小的铺垫,为尼克松访问中国所做的一个小小的铺垫。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6)

兵乓外交

基辛格先先后后秘密访问了四次中国,在经过和周总理长达三天的关于总统访华事宜的讨论之后,在基辛格兴奋地对周恩来总理说:“尼克松总统会非常高兴住在钓鱼台宾馆,那里太美了”,周总理也很高兴:“期待与你们的会面”。

1972年春节刚过,一架飞机便来到了北京,下来的人正是尼克松,尼克松一下飞机便抓住了周总理的手,紧紧地握了两下。

后来有人才解释道,这是尼克松总统为了弥补之前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国务卿拒绝同周总理握手所表示的歉意,而值得玩味的事情是,总理接机的时候,机场后面的标语依旧打着“打倒美帝国主义”。

不管怎么说,正如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记载的那样,“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7)

基辛格与尼克松

跨越太平洋的会面

在尼克松没有来到中国前,他对毛主席早就是久仰大名了。

这位新中国的领袖,在每位和他交手的美国总统那里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这位经历过二战血雨腥风的名将曾感叹道“毛泽东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物,恐吓、威胁对他没有用”,而前总统肯尼迪更是在桌子上放了一本《毛泽东选集》时常阅读。

尼克松也并不例外,他很早就想见一见毛主席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8)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当1972年尼克松将要访华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早就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变得疾病缠身了,先是失眠,后来又是肺炎,再加上眼睛里愈发严重的白内障等慢性病,这让毛主席显得尤为的憔悴。

很多人也担心毛主席的身体状态是否能支持他会见尼克松,因此特意安排尼克松在毛主席的书房进行会面。

基辛格后来回忆道毛泽东书房的布置,他说道“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而在这么多书中间,只有一些简单的陈列和摆设,他不由得暗自钦佩到毛主席的简朴。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9)

毛泽东在看书

工作人员本来还担心毛主席的精力,可是当尼克松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开始,身边的工作人员顿时觉得自己的担心在那一刻变成了多余,毛主席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轻的自己。

看到毛主席起了身迎接尼克松,媒体的摄影记者也恰好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场景,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美国和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让这张照片的意义非凡,也在后来被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可能是在书房见面的缘故,尼克松对毛主席满屋子的书充满了好奇,便从书开始聊起了天,尼克松对毛主席说道:“主席先生,我读过您的书,当时我在哈佛大学当老师的时候,就被要求研读您的著作。”

毛主席听到之后笑着摆了摆手,“这没什么科学的,我就是写了点笔记”。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0)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也许是第一次交流,尼克松还有点拘谨,毛泽东便主动开起了玩笑,说“在你大举的时候,我是投了你一票的。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是右派,共和党是右倾”,这让尼克松后来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不止一次地对外提及毛主席的风趣幽默。

尽管为了照顾主席的身体,外交部设想的交流时间只有20分钟,可是却没想到毛泽东和尼克松越来越投机,聊着聊着就超过了一个小时。

毛泽东的语速并不快,加上他本来谈话就是漫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尽管都是一个主题,但是他担心自己这种风格翻译可能不太能把握好,所以毛主席会偶尔抓来笔记本,记录上自己要说的关键词,方便翻译传递信息。

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和尼克松聊什么国家大事,只是简单地聊了聊有关哲学之类的话题,而尼克松却对毛主席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非常惊讶,他后来说“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能力是如此的惊人,他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严厉的长者,从里之外把我看了个透。”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1)

尼克松

卸任之后的第二次会面

尼克松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是四年之后的事情了,而当他第二次见毛主席的时候,他也因为“水门事件”遭到弹劾而辞去了美国总统的职位了,而中国这里,他第一次来中国接触最多的周恩来总理,也在他第二次前来中国的时候去世了。

而他第二次来中国,依旧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尼克松在回忆录里也有体现,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已经不是总统了,可是毛泽东依旧用了很高的规格来接待他。

可能是摆脱了总统这一职位的束缚,尼克松第二次来中国的时候,倒显得比第一次的时候轻松了很多,这次和毛主席见面,倒不像两个国家元首,反倒像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2)

尼克松(中)

那时候毛主席的身体状态已经很不乐观了,说话也没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利索了,但还是抱病接见了尼克松。

尼克松也有感觉,他回忆道“当时主席说话的时候,听起来都是一些单音节词句”,但是他还是依旧被毛主席敏锐的思维所折服了。

他们这次没有讨论很多哲学问题,倒是多了一些平和的意识形态的交流。

两人聊了很多,尼克松突然问毛主席,“主席,请问您有什么特长?”

可能尼克松只是想问问毛主席一些爱好,以便加深两人的友谊,而毛主席则是笑着回答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3)

毛主席

尼克松不禁肃然起敬,举起了茶杯,和毛主席主动碰了碰杯,表示自己的敬重,而在临走前,尼克松还向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为自己今天在毛主席的交流中所感悟到的一丝精神而致敬。

这次的会面,可能并不是为了建交,尼克松也早就不是当初的总统先生了,这反倒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进行的一次简单的交谈。

尼克松来到中国,看到的是朴素的书房,看到的是毛主席穿的朴素的衣物,看到的是毛主席所领导下的朴实的中国人民。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4)

他也许在四年之前并没有想通毛主席之所以被人爱戴的原因,可能是他当时所惊讶的敏锐的洞察力或者是知识渊博等特质,而在四年后的这次对话中,他好像什么都懂了。

人们敬重一个人,可以是他的才华,也可以是他的某些不可取代的特质,而真正让主席永生在人们心里的,不能不说是毛主席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但是尼克松们好像又没有懂。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什么(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15)

毛主席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不可能在美国出现,也不可能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出现,在外国人听来,可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然而在中国,这五个字早就脱离了某一个具体的人的信念,而成了新中国之所以独一无二的理由。

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最终成了一切合法性的由来。

这是看惯了西方国家资本家们的尼克松所不能理解的,而这也是中美之间,最不可调和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