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为生的吴启智:

积累三十载编写漳州方言字典

漳州话字典大全(务农为生的吴启智)(1)

吴启智查阅资料

吴启智是龙海市颜厝镇宅前村的普通村民,以务农为生,却对闽南地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被镇里人称作“乡村达人”。他利用田间地头作业的空闲,做了大量资料的收集普查和整理,近日着手撰写一部有关漳州方言音韵的书——《新编漳州话十五音》。

吴启智60岁,从小对乡村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有书他就拿起来看,喜欢的文句和历史故事,或发生在当地的历史事件他都做详细的笔录。有时遇到某个当地的历史典故不懂,他就找村里老人询问。常常为了弄清楚一件事,吃饭的事都给忘了。他还常骑着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市区漳州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

30多年的积累,吴启智收集整理了含民间传说、闽南童谣、历史事件、传统手工生产工序等70余篇作品。2014年,他撰写《宅前村》的史志书,记载了宅前村的风俗民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史料,书籍出版后被漳州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收藏。同年,吴启智还应邀成为《龙溪古县治——颜厝镇》史志主要编辑人员之一。一位老文史员曾经说:“迄今漳州市还没有哪一个乡镇写镇志村史,《龙溪古县治——颜厝镇》和《宅前村》可谓打响了漳州编写镇志村史的第一炮。”

“撰写史料只不过是插曲而已,研究漳州方言才是我的主题曲。”吴启智打趣道。由于从小喜欢抄抄写写,吴启智练得一手漂亮的字。1981年,他从某海军部队退役回乡,常为乡亲们义务书写家信,村里人遇到红白喜事也都找他,由他掌笔义务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吴启智发现了一些方言特殊字。1986年,颜厝镇组建了业余芗剧团,他受邀给剧团写剧本,由于芗剧台词基本是用漳州方言来表达,当时遇到一些难写的方言字,吴启智便查找清朝谢秀岚编写的《雅俗通十五音》,但发现这本字库里有些错误,读音与漳州地方音字不同。因此,他想撰写一部标准的漳州方言工具书。

“平时生活语言沟通都是闽南语,但闽南语并没有标准的工具书,许多字会讲,却难用文字准确记载。”吴启智说,漳州方言不仅是本市人民世代相传的母语,也是闽南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漳州方言及古词汇慢慢被淡化而忽视。为了不让其遗失,吴启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雅俗通十五音》进行彻头彻尾的校对。他一直是个有心人,走到哪都带着纸和笔,连睡觉床头也放着手电筒、纸、笔,方便把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遇到不懂的地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和新编的《康熙字典》就成了他的“老师”。

如今,吴启智把30年来收集的近8000个字音补充进《雅俗通十五音》的内容里,准备修订一本名为《新编漳州话十五音》的闽南语音韵字典,目前已完成初稿约五分之二的工作量。现在他还在不断收集整理漳州方言词汇和俗语,已收集到词汇上万条,俗语上千条,这些将为以后编写《漳州语词典》和《漳州俗语话》做准备。

☉记者邓娜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