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东青州的雀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如云似雪的遍山流苏。

是的,雀山之所以在鲁中大地众多连绵不绝的群山中悄然出圈儿,霸屏各种媒体头条,成为新晋网红,就是因为它脚下盛开的流苏。

每年春末夏初,芳菲已尽。但是,雀山脚下的百亩流苏林,却是花事繁茂。村庄里,山坡下,道路边,田舍旁,到处是鲜花盛开的流苏林。远望,如白云飘落,又如瑞雪满坡,近看则如琼似玉,蜂蝶飞舞。这个季节,属于流苏,这个季节,属于雀山。

流苏,因为雀山而繁衍;

雀山,因为流苏而闻名。

流苏,几乎成为雀山的一个代名词。

人们奔着她来,只为在那个季节一睹流苏的盛开和繁华。

(一)

雀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西南部,海拔528米。山脚之下,是刁庄村。它距离青州县城二十五公里左右。

据资料记载,雀山过去叫堂岭。称之为岭,大概是因为它是一个整体的山系或者是山脉。

后来有资料说,宋仁宗年间有一个青州知府,他是杭州人,叫做唐询。他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砚录》,专门考证各种砚台,在说到金雀砚用石时说,金雀石产益都县金雀山,色绀青,宜作砚。

这里提到了金雀山在益都城西。

《辞源》则把金雀山称之为金山:“山东益都境内有金山即金雀山。当今益都县西北,山出金雀石,可制砚。”

《山东通志》则进一步明确:“县(即益都县,今青州市西80里,及魏志之金雀山也。”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博山(金岭镇)一带属于益都县,会造成雀山或许在博山一带的印象。但是,以当时的交通状况,出南阳城西门,经过西店到刁庄登雀山,最近的所谓的路就是经过观音沟-红岭-郭庄-刁庄的蜿蜒曲折盘桓的山路,算起来80里地左右。因此,古之金山、金雀山即今之雀山。

过去人们对山的命名,或因其形,或因其地,比较形象、直观。而雀山称之为雀山,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却不得而知。

直到登顶雀山,我们才知道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丰富。从空中俯瞰,整个山体的形象就是一只身体健硕、展翅腾飞的巨型大鸟。不过刁庄人很低调。他们没有名之为天鹅、大鹏、凤凰之类高大上的名字,而是命名为金雀,亦足见当地人对这座山的喜爱。金雀的两个翅膀形成一个柔和的半圆,环抱着山脚下的刁庄,或许,当地百姓更希望雀山就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样,护佑村庄和百姓的安宁?如此,名之曰雀山,在象形之外,更寄托了人们一种美好愿望。

(二)

初冬时节,大自然已经繁华落尽。雀山除了满山松柏的苍翠之外,纹理明晰,规则有序的筋骨展露无遗。

此时的雀山虽没有了满目流苏的争奇斗艳,但是,我们恰好可以静下心来,发现不一样的雀山。

雀山状如飞鸟自不必说,单就它的如垒似砌的山峰、险峻陡立的崖壁就足以令人惊叹不已。

冬日的雀山,褪去了野草灌木的遮蔽,山腰之上直到顶峰岩石裸露,大小不一、排列整齐的青灰色石块沿着山脉的走向层层堆叠,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力量把它们聚拢过来,最终形成这样一座令人向往的大山,这是何等的鬼斧神工!而山的顶峰,又平展如砥,野草遍布,远远看去,是舒展、饱满的缓坡,一条不知多少人踩出的小路蜿蜒前行,恍如置身冬日漫漫荒野。东望九廻山蜿蜒连绵,南望青龙山雾霭茫茫,北望齐国故地若隐若现,西望刁庄村炊烟袅袅,好一派人间胜景!

白云洞无疑值得一看。

月中芳桂难追攀(雀山岂唯流苏)(1)

它在雀山北峰南部山腰,是一个比雀山有名的洞穴。在《光绪益都县图志》中,标注白云洞而不见雀山之名,足见白云洞之名声远播。据说在每年春夏之际,白云缭绕破洞而出,白云洞因此得名。

白云洞大洞套小洞,大洞高宽十米,进深数米;小洞幽深,约300余米,尽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水潭。估计夏秋之际的白云就是水潭之中的水汽升腾而成。而紧邻白云洞西侧的是玉皇洞,上下两个洞穴,总高十米,上下贯通,自成天趣。

月中芳桂难追攀(雀山岂唯流苏)(2)

一棵高大粗壮的流苏树矗立在洞口,有合抱之粗,据说是唐代古树,还被列入保护范围,称得上是流苏之王。一到夏天,树冠如伞,给无数游人遮挡阳光,送来阴凉。

(三)

雀山还是一个各路神仙大聚会之山,仅仅在白云洞建筑群一带,就供奉着六位神仙。

刁庄人很会因形就势,他们要供奉各路神仙,但是,山腰之上施工困难,他们就因洞为房,把白云洞和玉皇洞改建为奉祀神灵之所:在玉皇阁中,二层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三层供奉天界最高神灵玉皇大帝。在白云洞中,供奉观音大士;在雀山南峰北面供奉炉姑娘娘。前五位神灵,几乎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共同的民间信仰,人们耳熟能详,而炉姑娘娘则具有强烈的地域教化意义。

炉姑之神来源于农家女子舍身救父、大义除恶的传说。版本很多,但是核心意思大同小异,说的是当地铁牛成精作恶,一名铁匠之女得知唯有自己肉身能够焚化铁牛之后,依然跳入熊熊大火,作恶的铁牛迅速融化,她也乘坐化作青烟的铁牛升天,朝廷命之曰炉姑,并命令建祠祭祀。

雀山上的炉姑祠现有康熙御赐牌匾“孝感动天”,印证着这个美丽传说的年代久远和影响之大。这里历来香火不断。每年三月十五雀山会,四乡八里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分享祭祀。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于炉姑的敬奉,传达着对于大义除恶、人间至孝美德的赞美和期许。

(四)

青州自古为青齐故地,尤其是邵庄之地,和齐国故都一河之隔,几乎遍地都是齐国文化遗存,雀山,也不例外。

月中芳桂难追攀(雀山岂唯流苏)(3)

雀山北峰之阴有洞名之曰齐公堂,还有晏婴井,据说是此地是当年齐景公刚刚继位不久的避难之所,也还有说是齐景公的避暑之地。总之,这个洞穴在人们的口口口相传之中,和齐景公结下不解之缘。

齐公堂是一个高40米、宽60米、深60米的天然洞穴,就悬挂在北峰之巅,前有缓坡。洞口有齐公堂造像标识牌。洞内左侧有一个窄窄的洞穴,高约两米左右开外,深约十几米的样子,据说是当年齐景公的洞中别墅。

洞内外部为宽敞的空地,足可容七八十人;前行十米左右,地面隆起为一米半左右的高台,恰似君王之位的高大威严;高台之上,有两根高大石柱顶天立地,靠中间的一根,大有君临天下之态。沿着窄窄的斜坡,登上高台,别有洞天,洞璧高下参差、洞顶犬牙交错。忽有泉水之声叮咚入耳,寻声探去,山洞尽头泉水滴答,下临幽池,其状如镜。洞居山巅,时值隆冬,泉流不息,真不知水从何来。仔细寻找,造像多在高高的洞璧之上,有的已经漫漶不清或者损毁。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一个算得上杰出的国君,即位之初,崔杼、庆封前后两任执政大夫不好掌握,搞得鸡飞狗跳,后来有晏婴等名臣辅佐,虽然有时候也听信梁丘据之流的蛊惑办了些不着调的事情,但总体来讲,齐国还是国势日盛,在位五十八年,硬生生把以晋国为首的朋友圈拉开一道口子,成立了以齐国为主、郑国、卫国、鲁国为辅的新的小圈子,晋国从此走下神坛,齐国再次向盟主之位挺进。

齐公堂、晏婴井之说,应当是非常应景的一个解释。从此北望,是齐国故都临淄,直线距离也就二十里左右,就是不为避难,政务之余,前来游玩消遣,也是题中之意。

而资料介绍,雀山旧名“堂岭”,是否也因为它是齐公堂所在的一道山岭而命名,也未可知。登临齐公之堂,遥望齐国故地,发思古幽情,念齐国故事,自当慨叹不虚此行。

2022、12、20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