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谍战剧中经常出现的我方急需的明星药品盘尼西林吗?盘尼西林也叫青霉素。青霉素诞生之前,很多士兵因为受伤感染来不及消毒而去世。自从青霉素量产以来,大大减少了战争中士兵的伤亡人数,为各国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1)

我们看百度百科的介绍。

它在特殊年代,是敌人管制药品,在黑市上可是能卖大价钱的。

可是青霉素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用得不好可是会致命的。我有个发小自小生病,就差点因为青霉素过敏而丧命。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2)

今天要分享的是田丹利用青霉素帮助方长青夫妇刺杀武藤一郎的故事。看看刺杀行动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一、首先看错误的方式。

方长青夫妇是军统特务,接到上级命令要刺杀武藤一郎。两个人没有做太多准备就仓促开始了行动。军统的刺杀方式无非是枪杀、制造各种意外、投毒等。他俩采取的是了解武藤行程,当街刺杀。

我们先补充介绍可列入军统教材的一次完美刺杀行动。

这是军统的一次经过周密策划实施的暗杀行动。在今天对岸军情局老档案中依旧保存着这次行动的记载。

1941年6月17日,上海愚园路,时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副总监的赤木亲之被军统刺杀。这次暗杀是由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精心策划,第三行动大队(大队长蒋安华)指挥实施,赤木亲之在暗杀中被击毙。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3)

可是,方长青夫妇的这一次刺杀行动失败了,武藤受了轻伤,方长青受了重伤。

很显然,方长青夫妇的刺杀方法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因为有过成功的案例,就认为当街刺杀的成功系数高。具体分析一下。

1、在街上行刺难度很大。因为目标人物不是固定不动的,他是警觉的,游走不定的。一声枪响,人人都成惊弓之鸟,射击怎么能够确保击中目标?

2、风险系数大。目标未必击中,自己可能就先被打死了。即使不被打死,也难以脱身。

3、没有完备的预案。方长青刺杀失败,他受了重伤,武藤逃走,两人并没有做好第二个预案。可是任务还必须完成。方嫂准备继续采用当面行刺的方式——在就职典礼上刺杀。试想,武藤更警觉,安保只会更严,方嫂的成功率只会更低。

所幸的是田丹已经计划好了,否则方嫂在典礼上恐怕难以脱身。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4)

二、我们看田丹的计划。

田丹悄悄混进医生队伍里,了解到武藤有青霉素过敏史。作为药剂师,她当然知道青霉素过敏最快可使人15分钟内死亡。可以通过伤口接触青霉素,给武藤致命一击。

武藤的伤口在脖子上,只有衣领才是伤口接触到青霉素的最好载体。怎么提前接触到衣领,在上面预先涂上青霉素呢?

田丹了解到武藤要出席典礼,需要到成衣店定做礼服。通过在武藤礼服的衣领处涂上青霉素,成功致使武藤死亡。

其实这个计划不是万无一失的,如果武藤忍受了炎热,或者衣领扣子不扣上(因为脖子有纱布包裹不好扣),没有解开包裹的纱布,他就不会接触到青霉素,计划就要泡汤了。

好在方长青的刺杀只是让武藤脖子受了轻伤,出席如此重大的典礼,武藤自然高度重视,服装等细节也要讲究。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武藤同样的选择吧。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5)

三、完成计划的条件是什么

在这一集里,田丹利用了医学常识实施刺杀。由此可见,计划成功要依赖这两个条件:

1、扬长避短。田丹手无缚鸡之力,是自身的短处,自然不能采用方长青的当面刺杀方式;她身为医生,了解青霉素过敏的后果,就是利用了自身长处。

2、无长板时就补短板。决定木桶容量的是木桶的短板。当没有长板时,就要创造条件,补齐短板。同理,条件不够,智商来凑。通往计划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你看,谍战剧不仅仅是敌我厮杀,也能教授你计划成功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一篇,我们将讲述田丹如何创造条件,补齐短板,再次实施难度系数更大的刺杀行动。敬请期待!

谍战剧中发报为什么不去郊外发(谍战剧红色扬长避短)(6)

我是老波,资深谍战剧爱好者。探索谍战剧的魅力,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老波吧!

,